本篇文章2995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提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特征不是如何花钱,而是如何负责任和可持续地赚钱。与西方竞争对手相比,更多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并开始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视为一种潜在的竞争优势。中国已经明白,在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将帮助中国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
温(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首席代表)
“中国企业已经启动了M&A交易,人民币和中国投资涌入许多不同的市场,甚至中国贷款也被用来拯救陷入困境的经济体。”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再加上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和精英涌向外国,花很多钱购买房地产和奢侈品。世界上有些人不禁要问:中国真的那么富有吗?
答案很简单:是的。一些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利用中国良好的发展形势和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产。
如果你看看2014年的《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你会发现有95家中国公司上榜,比2000年的9家大幅增加。然而,这些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例如,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位列《财富》榜单前10名。中国企业越来越富有,但它们真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吗?在评估中国企业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中的相对实力时,这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的销售业绩和金融资产持续增长,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财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龙头企业将不得不彻底改变他们的战略思维。
企业只关注能否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企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中国的龙头企业都在努力打造国际知名、信誉卓著的品牌,并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转型的重要环节。
在联合国全球契约进行的面对面采访中,一些中国商界领袖表达了这一观点。他们表示,进入财富500强并不足以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进行变革,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改革。
受到威胁的“企业经营社会许可证”
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以负责任和环保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在这些领域取得积极的业绩,获得消费者和当地社区的支持,或获得这种“社会许可”,被视为企业和当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非正式合同。例如,中国公众最近更加关注产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和药品安全。这个话题在中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自2003年以来,广泛的公众监督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最近,备受关注的空气污染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数亿人讨论如何拯救中国的环境灾难。这部电影被认为是《难以忽视的真相》的中文版。这些讨论进一步暴露和质疑企业对其社会影响缺乏责任感,并在中国公众演讲中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企业在拓展全球业务时也寄予厚望。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加,东道国越来越期望中国企业不仅重视投资利润(尤其是资源开发项目),而且为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例如,尽管中国不是非洲最大的投资者,但中国的投资经常招致批评,中国的项目被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
为了改变新殖民主义和脱离当地社会的负面形象,中钢、中石化、中国五矿、中石油等国有龙头企业开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布其在非洲的社会投资和影响力,努力展示当地企业的可持续活动。
日益谨慎的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都可以被视为促使中国企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
这不仅仅是慈善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通常被解释为企业捐赠或慈善活动——这种误解不仅存在于中国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引用的许多例子,或企业社会责任会议上发言人给出的例子,都提到企业向慈善项目捐款或参与救灾工作。这些行动在应对紧急情况和帮助急需援助的人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特征不是如何花钱,而是如何负责任地、可持续地赚钱。
企业尊重和保护人权,保护员工和社区的福利,保护环境,通过优化管理消除腐败。这些政策和行动都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关键是企业应该将环境、社会和管理问题战略性地与其核心业务和决策过程结合起来,这远远超出了法律合规和慈善的范围。
过去,当许多新的中国公司在海外运营时,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他们的工作方法往往是孤立的。此外,他们认为现有的商业惯例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他们应该严格遵守。然而,他们很快发现,来自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对话机制,以确保与受其业务运营影响的社区及时沟通。
根据这些建议,一些公司开始改变其商业做法,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不仅注重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而且注重与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建立信任和长期关系。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进一步降低了风险,有助于确保企业在当地社区的支持下顺利运营。
这也将有助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促进整个社区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令人鼓舞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改变了他们的做法,他们不再对利益相关者提出的问题保持沉默,而是通过双向沟通做出更积极的回应。许多中国公司设立了“公众开放日”,相关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可以在此参观公司,并就公司运营提出问题和建议。
在海外经营时,公司不直接从中国引进员工,而是雇佣越来越多的当地员工,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一种更加透明和开放的企业文化开始在中国企业中形成,这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融入公司业务的关键领域。当公司想在海外取得成功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政府支持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一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正式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律体系。
同年,国家电网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以和谐融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希望根据其独特的经济形势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自己的定义和指导原则。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除了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之外,还于2008年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政策指导文件,即《中央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指导意见》。
这一指导是SASAC当年工作的重点,旨在促使企业承诺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这表明社会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2009年,在国有企业负责人会议上,SASAC规定,其管辖的所有国有企业必须在其管理结构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国资委进一步规定,其管辖的所有国有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完成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由于这项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中国企业相继发布了1600多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中有一半来自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与1999年至2005年中国发布的22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比有了大幅增长。
目前,SASAC正在探索如何建立内部机制来评估其成员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如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将如何影响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并制定激励机制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可持续性和全球竞争力,以应对严峻的经济挑战。
像许多西方企业一样,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中国企业一开始也面临着各种社会和市场压力。然而,与西方竞争对手相比,更多的中国企业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并开始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视为一种潜在的竞争优势。
中国已经明白,在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将帮助中国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
标题: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的秘密武器吗?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