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9字,读完约2分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15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位居历史第二,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2015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货币增长放缓将成为金融“新常态”。低需求和通缩显示出迹象,这意味着空仍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
首先,基础货币放缓将成为2015年及以后的“新常态”。根据2014年12月的数据,基础货币投资规模低于预期。首先,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债务结构发生变化。金融脱媒的加速和网络金融的发展仍将是影响存款增长放缓的趋势因素。其次,最近资本市场的繁荣进一步转移了储蓄存款。第三,存款偏差管理的实施促使银行减少对年末存款“赶时间”的冲动。此外,2014年外汇储备增速继续放缓,比2013年同期下降约2万亿元,导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2015年,这些因素仍然存在。
根据历史数据,m2的增长率通常比gdp和cpi的总和高两到三个百分点。根据这一规则,2015年m2增速目标可能定为12%,这将进一步低于2013年。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m2对流动性的指示意义也在减弱。
其次,2014年全年数据显示,融资需求仍然疲软,因此仍有必要引导实际利率下降,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空.的货币政策依然宽松虽然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中长期信贷反弹超出预期,但主要原因可能是银行争夺地方融资平台“最后一班车”的影响,这种高增长可能无法持续。最近,新股发行密集,但银行间流动性并不紧张,这表明整体融资需求仍然疲软,并有衰退缓解的迹象。考虑到经济下滑和通缩压力,以及经济增长仍依赖投资的事实,2015年仍有必要降息和下调RRR利率。
第三,控制和化解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的风险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各种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与货币政策的宽松发展齐头并进。去年,商业银行的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双升”趋势。“保持底线不存在系统性区域金融风险”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考虑因素。总体而言,中国金融运行稳定,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然而,金融运行中的变化往往是隐蔽的、突然的,最初表现为迹象和积累。一旦脆弱的环节被引爆,多米诺效应就会出现。2015年,要充分重视金融业的风险,做好准备,这也是“稳健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题: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放松 实际利率下降可期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