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8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过去的两年里,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两次提到自贸区:第一次是在回顾2014年的成果时,“扩大上海自贸区试点范围,新设立粤、津、闽自贸区试点”;二是在2015年工作部署中,“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沪、粤、津、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于同年9月29日挂牌。作为国家率先尝试、深化改革、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战略的一项创举,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条件;围绕贸易便利化目标,探索新的分支管理体系,一线完全放开,二线有效管理,有效提升通关速度;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尝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政策;开放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是政府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许多比预期的要好。今年,上海自贸区改革将继续推进和完善。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有重大举措,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经验,在广东、天津和福建设立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上海自由贸易区范围。
对于广东、天津和福建的自由贸易区,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和成员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期待。
南沙自由贸易区占地60平方公里,是广东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南沙的定位是深化粤港澳合作。南沙拥有众多港口和装备制造业,依托广阔的腹地,发展潜力巨大。南沙可以帮助香港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内地企业可以利用香港进入国际市场。
天津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也是亚欧大陆桥以东最近的起点,区位优势明显。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说,天津保税区将为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天津保税区的发展首先是特殊监管区与非特殊监管区的结合,其次是制度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同时,天津要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一是融资租赁的优势,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势。
作为mainland China最靠近台湾的省份,福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苏在两会媒体开放日表示,福建自贸区建设要突出台资优势,台资企业投资环境要求最严格,政策最深入、最彻底。在试点地区的发展中,要充分重视台资企业的发展需求,根据台资企业的需求引导试点地区自主创新。
此前,业内普遍预期,广东、天津和福建的自由贸易区将在3月1日前上市。现在,上市时间被推迟到全国人大闭幕后。据报道,将自由贸易区与“一带一路”战略联系起来是推迟自由贸易区上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另据了解,福建、天津分别成立了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福建省委书记俞全、黄兴国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随着广东、天津和福建自由贸易区的挂牌,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繁荣和发展蓝图将很快出台。
标题:定位逐渐清晰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