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0字,读完约2分钟
朱新贵创作皮影戏道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朱丽君拍)
中央广播电台昌吉2月14日的新闻(记者吴卓胜昌吉台记者朱丽君)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在摄影者手中栩栩如生,光影交错,讲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 新疆昌吉民间艺人朱新贵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着皮影艺术。
春节假期,位于昌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朱新贵新疆民间皮影技能大师的工作室是戏剧连台,从以前开始,戏剧、现代剧、儿童剧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观众。 昌吉市民进党睿说:“我希望在昌吉第一次看皮影戏,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的皮影艺术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在小银幕上感受一方的风土人情。”
朱新贵将向小观众展示皮影戏表演的绝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行朱丽君拍摄)。
朱新贵出生于梨园世家,9岁时和父亲一起学习秦腔司鼓和皮影的制作、表演。 在父亲多年的言传身教和自己辛勤的练习下,朱新贵成为了优秀的皮影戏创作者,他说:“我父亲的时候有皮影班,他们经常演出,我也经常看,经常去玩,做了一些表演。 工作后,这种乐趣还没有减少,开始探索建设皮影班的方法。 ”。
为了避免这位珍贵的以前民间技艺失传,2002年,朱新贵拜访新疆各地方皮影艺人,个人出资3万余件购买皮影道具,组织学生参加“皮影进校园”的指导、教学,携手传授皮影表演。 年,“朱新贵新疆民间皮影艺术技能大师就业办公室”在昌吉市成立,成为新疆初家培养皮影演出、制作、教育、成果转化的就业办公室。
朱新贵看着各种各样的皮影戏人物道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朱丽君拍)。
目前,朱新贵在昌吉市培养了40名皮影戏学生,每年深入基层到广大市民、学校、厂矿、农牧区免费演出数百次,定期举办皮影戏展览周、皮影校园活动。 学生邓一忠说:“我喜欢以前从中国传来的文化,刚才也觉得是老师。 像人一样,所有的关节都在动。 眉毛和嘴都能动,能翻空。 我觉得做这些动作很有趣。”
朱新贵告诉记者,“我的梦想是把它做成一点舞台表演,做一点活的表演,可以增加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使它更生动,吸引观众,保留祖国以前的文化,继续继承,发扬光大。”
标题:“新疆昌吉民间艺人朱新贵:光影下的匠心传承”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