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7字,读完约5分钟
大众网烟台12月14日日报(记者樊思苑菲)如果对“可燃冰”这种新型能源稍有了解,一定会知道其开采难度和其价值差不多是“有名”的。 为此,中国于今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钻探可燃冰,聚焦全球眼球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探平台。 12月14日上午,“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第13届中国平面媒体发行山东行”采访团来到烟台的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企业,近距离参观了“蓝鲸1号”,从建设者们那里得知了这个“挖矿神器”背后的奥秘。
蓝鲸一号停泊在码头。 (资料图)
蓝鲸1号经受住了12级的海上风暴,挖掘深度超过了地球最深的点
“这么大! 》14日上午,采访团记者抵达中集来福士深水码头,对停泊在岸边的几个挖掘平台感到惊讶。 这些挖掘平台都比城堡大,人必须站在旁边拼命抬起头才能看到山顶,其中黄色的“蓝鲸一号”尤为引人注目。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试挖可燃冰的任务后,“蓝鲸一号”钻井平台目前正在这里进行维保。 蓝鲸一号是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企业建设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挖掘平台,平台长117米,宽92.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标准足球场,从船底到山顶有37层楼那么高 在这个重42000吨的平台上,集中了27354台设备和40000多条管路,这样巨大的东西能够在海上高速行驶,“钻探”深海采矿能源,这是令人惊讶和自豪的。
采访团的记者对中集来福士进行了采访。
介绍说,起初,这个钻井平台被命名为蓝鲸,蕴含着成为代表人类海工业界最高科技水平的平台的美好希望。 记者在深水码头偶遇“蓝鲸一号”动力工程师刘腾飞,他给记者讲了“蓝鲸”抗击强风暴的小故事。 今年夏天,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遭遇了非常猛烈的海上风暴,最大风力达到12级。 撤回码头还是继续开采? 工程师们经过科学测算,认为“蓝鲸”完全可以对抗这场风暴。 事实表明,这位大佬还是无望,在经历风暴后,继续顺利完成开采任务。
年5月17日,“蓝鲸1号”海上钻井平台可燃冰开采现场。 (资料图)
蓝鲸1号挖掘平台(资料图)
“蓝鲸一号”的厉害还体现在它的开采深度上,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挖掘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15240米是什么概念? 地球上已知的最深的点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也不过11000米多。 这意味着对“蓝鲸一号”来说,“钻头”连地球最深处都不值一提哦。
蓝鲸一号为什么能做两个“世界第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与特殊的挖掘系统有关。 中集“蓝鲸一号”的挖掘平台是双钻塔,如同两条铁臂一般悬挂在船舷的左、右两侧。 挖掘工作时,普通的挖掘平台有一个钻塔、一个挖掘系统、一个钻井,挖掘越深,消耗的时间就越多。 “蓝鲸一号”可以不断地举起管子,连接,送到地下。 另外,“蓝鲸1号”确保了多管用空之间,出海时拥有370根长数十米的大管,在双钻塔上工作,一边打井一边交接,挖掘效率达到30%
鲸鱼一号不依赖进口设备,从头到尾都是我们的“中集造”。
可燃冰试采是世界难题,采用的专业设备十分重要,此前这些设备大多由日韩、欧美等国提供,而中集来福士此次提供的“蓝鲸一号”标志着重大突破。 中集“蓝鲸1号”是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的设计,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挖掘平台,完成了从设计到采购、生产、调试到最终交付的总承包建设,并于年2月13日通过了中油海安全运营管理体系的认证。
工作人员表示,中集来福士对中集“蓝鲸一号”的技术设计进行了重大改革,以世界上起重能力最大的20000吨“泰山吊”改变了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设模式,半潜式平台的生产技术交货期问题 其设计只有9个月,比标准的设计周期短了3个月。
据介绍,中集来福士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批量生产、产业化建设高端海工装备的公司。 企业已建成中国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基地,成为少数拥有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及海工特殊船舶系列产品线的海工公司之一。 作为中国首批进入工信部海工装备公司“白名单”的7家公司之一,中集来福士已交付36种各类海洋工程装备,其中一半以上由国际主流客户订购,已交付9个深水半潜式挖掘平台,占国内80%的
从“蓝鲸”到蓝色海洋科技,创造山东产业转型的新力量
在战术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海洋工程装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年诉求量约为4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未来5—10年,海洋油气开发年投资总量将达到500亿美元,与世界船舶市场投资规模基本相当。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进入深水,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海工装备制造业也有望占据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成为产值达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第十三届中国平面媒体发行稿山东行采访团在中集来福士合影留念。
4年前,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业刚刚从“第三梯队”中脱颖而出。 随着中集“蓝鲸一号”试采可燃冰的成功,我国整体上进入了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第一梯队”。 未来,山东将作为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动力,聚焦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和产品、海洋装备制造三个行业,开辟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另外,山东将建设海洋大数据和超计算系统、海洋高端仪器研发海上测试场等项目开发平台,支持水下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战术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海洋科技进行山东省实体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标题:“亲密接触“蓝鲸1号” 世界上最厉害的钻井平台在中国”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