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25字,读完约9分钟

中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昨晚,国防科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外界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间,卫星将优先于明天1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人“嫦娥奔月”的美丽典故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中华儿女的探月梦想实现了。 “嫦娥一号”只是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开始,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航天运营商们会继续在和平利用太空的道路上写下重要的一页。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时间

“嫦娥一号”绕月球飞行一年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信息发言人李国平说,目前卫星和火箭已完成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李国平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转移到发射区,卫星和火箭已经完成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 预定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优先窗口为10月24日18时。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李国平介绍说,卫星发射成功后,在地球轨道上经历了三次调相轨道变轨,计划于10月31日进入地面月球并在轨道上朝着月球奔跑。 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后,经历了3次近月制动,进入了127分钟的事业轨道。 11月下旬卫星将返回第一个月的图像。 之后,卫星将继续工作一年,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启动,按照计划,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月、坠落、返回”三个快速发展阶段,都不是载人探测活动。 即将实施的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发射绕月卫星,总投资额约为14亿元人民币。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介绍,计划今年发射的“嫦娥一号”( ch-1 )卫星选择东方红三号( dfh-3 )卫星平台,采用运载能力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600公里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升/ [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距离

卫星达到了离月球最近的200公里

作为国家级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将成为此次卫星探测的第一接收和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委秘书长汪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探测结果是人类利用的,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外太空行业探测行星的第一步。 “因为月球上有很多地球上罕见的金属元素”,另一方面,从月球上观测地球,也可以为今后的长时间观测奠定基础。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汪克敏还告诉记者,这次绕月卫星将达到距离月球最近的200公里。 这样可以探测月球表面状况,拍摄高精细的月球照片。

“作为中国科学院天文台,我们首先进行了这次探测的结果数据的接收解决和研究,不久也会发表这次的研究报告。 ”。

另外,中国探月工程专家在国防科工委网站在线采访中表示,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后,卫星10-12日即可飞抵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一年,完成任务后不会返回地球。 ”。 据悉,“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照片也将公开。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另外,汪克敏还表示,“嫦娥一号”的卫星距离地球40万公里,在地球上肉眼完全看不到。 用我国现有的最大口径光学望远镜也看不见。 因为最大反射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重量

起飞重量2350公斤

中国探月工程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为2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2350公斤。

卫星将被发射空绕地球旋转5-7圈。 是椭圆形轨道,近地点200公里。 由于卫星有多次加减速过程,不同阶段飞行速度不同,地面月在轨道入口移动的速度为10.9公里/秒左右。 卫星将在距离月球200公里的轨道上进行探测。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要完全覆盖月球表面,需要地球的月球那么多,获取的月球表的三维影像分辨率约为120米。

困难的问题

轨道变更的问题解决了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专家表示,对卫星系统的分解来说,月前卫星9-10次变轨能否按时准确完成是首要风险。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次近地(进入地月移动轨道)和第一次近月点轨道(实现月球捕获),这两次轨道都具有暂时和唯一的优势。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撞到月球,或者从月球上飞下来。 “现已处理了有关变轨的相关问题。 ”。

另外,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最大的考验是测量系统。 迄今为止我国卫星到达的最远距离是地球同步轨道,约4万公里,但月球距离地球约40万公里,挑战了观测系统的传输能力。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观测

全国区域范围的导航定位

按照我国航天事业计划,“嫦娥一号”将在发射升空后开始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 天基、近空间、空基不同水平进行大气、陆地、海洋综合观测,24小时全天形成稳定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必要时高精度观测特定地区,满足立体观测和高分辨率观测的需要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孙来燕表示,中国必须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 自主开发和建设区域导航定位系统,在满足中国和周边地区客户诉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由30多个不同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获得了高精度的授受和客户位置报告能力。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孙来燕表示,中国将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火箭。 将近地轨道的运输能力从9.5吨提高到25吨,同时转移轨道的运输能力从5.6吨提高到14吨。 新型火箭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新一代火箭将大幅提高航天能力,使中国进入太空空之间的能力与现在的发达国家基本相当。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对象

中国的“嫦娥”不亚于其他国家

在刚刚闭幕的深圳高交会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备受观众瞩目。 孙来燕表示,“嫦娥一号”发射后,将实施探月工程的第二、三阶段计划,并于2005年左右发射月面巡视探测器,完成月面软着陆探测。 年前,发射了小型样品,放回密封舱,采集月球样品,放回地球,进行了深入研究。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巡视探测器课题组负责人表示,“嫦娥一号”卫星走在月球极轨道上,可以拍摄到月球的各个角落,从这一立场看,它比日本上个月发射的卫星要先进。 在月球车的设计上,中国的技术也不亚于前苏联,中国的月球探测车采用了双目数字图像识别系统,但前苏联当时需要将图像归还人眼进行识别。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该负责人表示,年,中国将向月球发射软着陆器,携月球车在着陆区附近进行现场探测,主要开展月表形态和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资源调查。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解析月球探测系统

1、发射场系统

嫦娥一号卫星选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经过2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于1970年,是首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承担着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的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迄今为止,该中心成功地将10颗以上的海外商业卫星送入了太空。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2、卫星系统

“嫦娥一号”卫星选择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进行适应性改造。 其外形与东方红三号卫星相似。 卫星主体为2.22米×1.72米×2.2米的六面体,两侧安装有大型的展开型太阳能电池翼。 两侧太阳翼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为18米,重量为2350公斤,设计寿命为1年,运行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的极月轨道上。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3、火箭系统

2007年,中国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携带“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克服地球重力束缚,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月球轨道。 长征三号甲( cz-3a )火箭是以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体,历时8年研制的三级大型液体火箭。 全长52.52米,一、二段直径3.35米,三段直径3米,整流罩直径3.35米。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4、地面应用系统

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数据,最终完成月球探测工程既定科学目标规定的任务。 地面应用系统由运行管理分系统、数据接收分系统、数据预解析分系统、科学研究与应用分系统和数据管理分系统5个分系统组成。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总部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五、测量系统

观测系统是月球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火箭发射和“嫦娥一号”卫星飞行任务期间的轨道测量、遥测监视、遥控和飞行控制,以及“嫦娥一号”卫星探测应用期间任务计划的实施和操作管理,通过高精度测量轨道地面应用系统科学探测数据的解决,实现了轨道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相关链接

我国嫦娥工程大事记

嫦娥一号卫星将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07年8月,月球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火箭产品的研制,并通过了各项试验评估验证。 完成发射场、测量、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的“嫦娥一号”卫星通过出厂审查。 经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工程已经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2005年12月,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月球探测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的报告》,整个月球探测工程从初样阶段正式转入正样阶段,“嫦娥一号”卫星和火箭进入飞行产品生产阶段,测量、发射场和地面响应。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月球探测工程立项。 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总装备部、中科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企业等单位组成。 召开了月球探测工程指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月球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公布了探月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背景模式预研项目,探月工程进入工程立项前攻关阶段。 另外,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开始月球探测项目的事前研究。

“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2000年11月,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发表《中国航天》政府白皮书,其中“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深入空开展探测的事前研究”被列入近期快速发展目标。

标题:“解密中国首个探月卫星”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