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央广播电台1月9日(记者佟亚涛)根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中午12点,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杭州钢铁集团南苑社区的老年食堂相继来了很多客人。 说是“食堂”,其实是个人承包的小饭馆,一般营业。 老板黄敏正有条不紊地指挥服务员“外卖”的服装。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老年食堂的生意日益兴旺

一年前,杭钢停火,当时还是“杭钢转炉炼钢厂炼钢技术负责人”的黄敏选和好朋友吴辉强一起创办了养老服务企业,老年食堂是其中的一部分。

黄敏说:“以前是20人都没吃饭的餐厅,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吗? 现在每天的用餐人数达到了300人。 ”。

年末,服务企业的生意更忙了。 黄敏在店里照顾生意,吴辉强外出购买。

吴辉强说:“年末对我们来说很忙。 老年人点的宴会非常多。 另一个是在老年人年末的家里做卫生。 我有很多需要的服务。 老年人买很多东西。 特别是过年用品,想通过我们这个洞出去买过年用品。 ”。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吴辉强(左)和黄敏(右)

“80天后”钢铁侠见证了杭钢的盛衰

黄敏和吴辉强是名副其实的钢铁侠。 杭钢工作期间,他们目睹了钢铁领域由盛转衰。 曾以高炉为荣的杭钢股份,年上半年亏损近3亿元,年亏损超过10亿元。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年12月23日,杭钢的1号高炉熄火。 1号高炉还留在杭钢人的记忆中。

杭钢分流配置一万二千名员工

“吃不消”了,员工的配置成了难题。 在杭钢,1万2千名员工面临分流安置,有黄敏、吴辉强这样的青年群体,也有不少在高炉旁贡献了几十年的老员工。 对分流的每个员工,杭钢自主创业、劳务输出、解除劳动合同提供了一次性不重复补偿金、集团内部配置等多种选择。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壮士断臂,涅槃重生。 年1月20日,黄敏和吴辉强在分流部署意向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分流安置渠道上,他们选择了自主创业,一起注册成立了智伴养老服务企业。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黄敏说:“(关停)并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坏事,对我自己来说反而是好事件。 如果我没有跳出来,我会用惯性思维做原事件。 也就是说,要遵守规则。 但是现在刚开始创办企业,到现在为止跑去外卖是非常好的体验。 ”。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员工,杭钢保存了他们的人事关系,在6年内为他们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暂时处理了后顾之忧。 另外,一次也不重复提供创业补助金。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吴辉强说:“我们现在是自主创业,但现在也是杭钢人。 我们的人事关系还在杭钢。 杭钢还在缴纳社会保险。 能牵我们线的人就能牵我们线,能支持我们政策的人就支持我们政策。 ”。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生产能力不行,不能失去员工的工作. "

随着钢铁、煤炭领域生产能力的扩大,过去的“铁饭碗”消失了,整个领域都面临着员工分流配置的课题。 在去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去产能并没有让员工失去工作,而是让大家吃了安心丸。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必须达到生产能力,但不能失去很多员工的工作,还必须努力让他们获得新的工作。”

李克强总理指出,由于之前传来了公司剥离、安置人员,必须依赖“双创”的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给4种分流道配备工作人员

围绕公司富人不调动、保证转业不失业等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提供了四种分流通道:“内部分流”、吸引公司自我吸纳、不将员工挤出社会。 “转行就业创业”,制定“再就业支持计划”的“内部退养”,为老年分流者解决后顾之忧的“触底”,将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提供兜底。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中央财政将拨出1000亿元奖金,用于生产能力过程中的员工安置。 尹蔚民说:“鼓励公司依赖现有的场所、设施、技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让分流的员工在本公司继续就业。 法定退休年龄起五年内,可以实施内部退休。 对无法落实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政府将开辟公益性岗位进行摸底安置。 ”。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在生产能力等方面,“十三五”期间,煤炭、钢铁领域分流和再就业的员工达到180万人,其中去年达到80万人。 随着政策背书、制度保障,对黄敏、吴辉强们来说,只要多次重复理想,追求新的变化,就可以等到幸福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黄敏说:“这是与周围人的帮助,杭钢有形无形的大背景的支持,以及街道社区在变革升级中给了我们很多便利,息息相关。 从这个立场来说,我很幸运。 ”

标题:“【当幸福来敲门】钢铁人就业记”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