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3字,读完约4分钟

“银杏叶”风暴远未结束。5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下发文件,宣布自5月19日桂林大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布《关于非法生产和销售银杏类药物的通知》以来,对银杏类药物进行特殊处理。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根据通知,宁波力华制药有限公司非法销售银杏药物,现已被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此外,17家银杏叶制剂制造商和4家银杏叶提取物制造商主动停止销售和召回。王海生物(报价00078,咨询)、白一制药(报价600594,咨询)、新邦制药(报价002390,咨询)和科伦制药(报价002422,咨询)等上市公司都主动查封和召回银杏产品。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上市公司中存在许多“假枪”案件。白一制药5月30日表示,重庆“柯睿南海”,该公司生产银杏叶所用的银杏叶提取物的供应商,具有相应的资质,但5月24日,柯睿南海主动举报部分提取物是从不合格企业购买的。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许多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月20日公布云南白药(报价00538,咨询)等上市公司涉嫌非法“银杏叶提取物”一周后,云南白药最终承认其子公司云药资源卷入此案。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5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另一份文件,宣布自5月19日起对银杏叶进行特殊处理。该通知显示,宁波丽华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丽华)非法销售银杏药物。目前,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立案调查;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分公司等17家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和重庆柯睿南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主动停止销售和召回,并及时向当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记者注意到更多的上市公司受到牵连。虽然王海生物已进行了自查,但表明5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26家非法企业与深圳王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制药)没有供货关系,但王海制药已于5月27日接到供应商宁波立华的通知,接受专项检查。据媒体报道,宁波丽华是另一家上市公司郎胜药业(00503,hk)的全资子公司。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此外,白一制药、新邦制药、科伦制药等上市公司均表示将停止销售、封存和召回银杏产品。“公司采用补充检验法对所有有效期的银杏叶进行了检验,发现个别供应商向我公司提供的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的部分批次制剂的质量指标存在异常。”科伦药业也在5月30日表示。据了解,2014年,科伦药业的银杏叶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0.12%,占公司营业毛利的0.28%。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外包原材料存在质量风险

记者注意到,许多上市公司的银杏叶提取物来自外包。卓创信息医药的分析师赵真告诉记者,制药公司应该考虑自己生产原料的成本。"直接外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医疗管理咨询中心主任史立臣也持相同观点。他还认为,制药公司外包银杏叶提取物也可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然而,当制药公司购买银杏提取物时,他们可能已经由于控制不佳而存在质量问题。以白一制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声称银杏提取物的供应商重庆“柯睿南海”具有相应的资质,但5月24日,柯睿南海报告称,一些用于制药生产的提取物是从不合格企业购买的。也就是说,银杏叶提取物已经失去了中间环节。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上述通知中表示,在从桂林大星购买银杏叶提取物的24家制药企业中,只有黑龙江田弘制药有限公司去年4月购买的500公斤银杏叶提取物在进厂时不合格,未投入使用。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史立臣认为,缺乏统一的药品检测和监管标准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只关注药品的有效成分是否符合标准,往往忽视有害成分,不要求强制性检测。另一方面,药品检测设备昂贵,制药公司通常只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相应的检测。只要符合某些标准,其他潜在的有害指标就会被忽略。”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事实上,银杏叶事件的背后是所有植物提取物产品的潜在安全隐患。据中国医疗保险商会统计,去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达17.78亿美元,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49.48%。

“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石立臣告诉记者,其他植物提取物产品也面临着质量控制不严的问题:“植物提取物只是药用的一部分,更大的需求在于保健品。”如果这部分产品还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监管不力,后果也非常严重。”

标题:“银杏叶”风波难息 多家上市公司召回产品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