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54字,读完约11分钟
内地基金业的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利好。
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正式签署了《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监管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这意味着7月1日以后,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和香港基金经法定程序认可或批准后,可以在其他市场向公众投资者出售。
这不仅表明在香港注册的未偿还基金有望在内地公开募集,也表明内地市场的未偿还基金有望进入香港市场。内资和外资的联网将更加方便,国际资本也将获得进入内地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打开这两个地方
相互投资的新选择
根据有关规定,内地和香港基金将于7月1日开始相互承认,这意味着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直接出售给国内投资者,在中国内地的合格内地基金也可以出售给在香港的国际投资者。根据该备忘录,内地和香港合资格的公共基金,在通过两地监管当局的简单批准或发牌程序后,可分别出售给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公众投资者。
根据现有的制度安排,基金互认的初始投资额度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证监会发言人表示,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内地和香港基金相互认可的条件已经具备。基金互认是“场外市场”的互联,每只互认基金都要经过法律程序才能实现跨境销售。两地监管部门有着“通过基金互认实现两个市场互利共赢”的共同出发点,并就稳步、均衡推进基金互认准入达成共识,确保资金流入和流出保持基本平衡。
随着qdii和沪港通的开通,国际基金进入内地市场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内地与香港推出公募基金互认无疑开辟了新的渠道,进一步为国际基金投资内地市场打开了大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表示,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跨境投资管理和跨境基金销售活动日益活跃,内地与香港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为促进两地基金市场的共同发展,内地与香港有必要建立一个基金产品相互认可的平台。无论从市场氛围还是投资者来看,这两只基金相互认可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相互交流,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将能够在未来实现相互投资,增加新的投资选择。
这两只基金相互相信,两地的基金业带来了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据估计,截至去年年底,符合相互承认条件的香港基金约有100只;截至今年第一季结束时,内地约有850只基金符合相互承认的条件。两地基金互认的直接效果是,在一个监管机构注册的公共基金可以在另一个市场出售,这将为两地的基金经理提供增量客户和投资基金,这实际上是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
根据博世拉基金宏观战略部的分析,两地实施基金互认的意义在于,从战略角度促进大中华地区金融市场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巩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在东亚乃至世界的核心地位。从战术角度看,两地基金互认是沪港通与其他市场沟通渠道的有益补充,将为港股与a股市场的交流奠定共同基础,促进两地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
据华润远大基金分析,两个基金互认安排政策正式启动,初始投资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未来内地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的公募基金将陆续以这种方式进入香港市场。同时,基金的相互认可也有助于振兴两地的资产管理市场,进一步为国际基金投资内地市场打开大门。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表示,近年来,内地市场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强劲,但国内产品参与海外投资的渠道有限,资产配置范围有限。沪港通的开通为两地的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基金相互认可后,我相信深港通的推出指日可待。市场普遍认为,当前牛市上涨的逻辑源于对改革和增量资金流入的预期。从前者的观点来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政府政策的不断出台不断增加了对牛市的乐观预期;从后者来看,两个基金之间的相互认可安排无疑为增量基金进入市场增加了新的渠道,对a股未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基金的互认机制也刺激了香港的资产管理业。汇丰(HSBC)中国区销售总监王认为,随着两地基金的相互认可,将为内地和香港的基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他表示,在内地,公共资金占家庭资产的6.2%,在香港占12%,在美国占38%。然而,目前内地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国内家庭的资产在增加,其次,近期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也在增加,因此内地市场公开发行的发展仍将有空.的大幅增长从2013年到2017年,预计mainland China公募基金资产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2.6%,而香港仅为10%,因此内地基金市场对香港基金经理极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人民币投资品种也有很大的需求。据统计,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已达到9000亿元。过去,香港投资者或基金经理只希望通过qfii和rqfii投资内地市场。随着两地基金的相互认可,内地基金可以直接在香港市场出售。对香港投资者来说,这种投资方式更直接,同时,内地基金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共有1972只,但其中只有343只在香港注册,相当一部分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并未在香港本地注册。在两地基金开始互认后,为了迎接发展机会,很多基金将会把注册地迁往香港,而很多基金公司亦会为现有基金开辟渠道,为日后在内地销售作准备。据了解,香港不少基金公司现正开拓内地销售渠道,并积极研究后台运作。
对内地基金公司而言,它们也在加紧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为两地基金的相互认可做准备。博世拉基金战略发展中心透露,博世拉积极启动相关业务计划的研究和实施,抓住两地基金互认的大好时机,迅速拓展海外基金代销市场,依托博世拉全资子公司博世拉国际(Bosera International),强化国际化战略,推动已成立的公共基金管理公司向“全能资产管理”转型。但是,目前很多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还没有在香港建立基金平台,也在计划建立一个得到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平台,将热门的海外基金投资类型放在香港的平台上,为将来开拓国内销售做准备。
汇丰(HSBC)中国区销售总监王认为,从长远来看,基金互认将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同时,内地与香港推出基金互认政策后,吸引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客户开户,因此两地的基金互认长远来说会促进亚洲基金业的发展。
a股和h股的中长期收益
自今年年初以来,内地a股和香港股市一直蓬勃发展,两地基金的相互认可无疑将为各自的市场火上浇油。
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a股策略师杨凌秀认为,自今年3月以来,各类基金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明显加快。就国内公募基金而言,4月份单月发行量已超过1000亿元(股票型和部分股票型混合基金),而最近沪港通单日流入量约为20亿至30亿元。因此,两地的基金互认机制将为a股带来额外的海外认购资金。沪港通后,基金互认机制无疑将为海外投资者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提供另一个渠道,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许多机构认为,两地基金的相互认可将对a股和港股产生积极影响。从中期和长期来看,这对两个市场都有利;短期而言,估值相对较低的h股将更有利。博世拉基金宏观策略部于君博士表示,在评估了基金互认对市场的影响后,他认为沪港通可以作为参考。考虑到基金互认的约束条件及其对彼此市场的偏好,基金互认对a股的短期影响可能小于香港股市。根据沪港通的资金流,资金的相互认可可以在短期内将有限的资金带入对方的市场。与a股相比,具有估值优势的港股可能会因为基金的相互认可和深港通即将推出而重新估值,这在中长期提供了更为积极的投资前景。
杨君证券首席执行官邓表示,机构投资者主要倾向于购买高价和重仓股,因此投资者应该考虑在这些领域开采黄金,尤其是内地保险类股。香港投资基金协会(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Association)主席李锦荣认为,基金的相互认可不应与沪港通直接相提并论,因为前者没有50万元的投资门槛,而且有多种投资选择。其中,预期利好股票包括a股/h股折价概念股、红筹h股和在香港运营的全球股票。此外,内地市场的股票和债券混合基金产品不太多样化;然而,港股缺乏军工、卫生、科技等行业的专业股,这些行业有望带来互补的效益。
投资者应该注意两地基金投资的差异
随着两地基金的相互认可,内地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的热情高涨。然而,业内人士提醒,香港的基金与内地的基金截然不同,如果你不注意,很容易“水土不服”。香港有数以千计的基金,它们的投资目标和利率各不相同。投资者应仔细选择投资领域、投资品种和利率。根据注册地的不同,香港投资者可获得的资金可分为香港本地基金和离岸基金,而内地市场互认基金的前提是在香港注册,即在香港制造的基金。
与内地基金相比,香港基金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国际化”,投资领域广泛,市场细分充分,基本覆盖全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在投资领域,国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和香港两个主要市场,而香港基金投资领域广泛,还有灵活配置全球市场的全球基金,如邓普顿全球均衡增长(Templeton Global Barclays Growth)和贝莱德全球(BlackRock Global)。等等。也有投资于某个地区的基金,如摩根欧元区股票和富达新兴市场;也有单一的国家基金,如巴林德国增长和恒生中国股票。投资研究团队也更加国际化。景顺、寿宇、富达、摩根和贝莱德都是世界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悠久的历史和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在投资品种方面,香港基金也领先于内地基金市场。除了普通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之外,香港市场还有百达翡丽森林资源(Patek Forest Resources)和贝莱德世界矿业(BlackRock World Mining)等大宗商品基金,以及可投资于杠杆金融工具的认股权证或衍生品基金,这些工具基本上涉及资本市场的大多数投资品种。正因为投资范围的多元化,香港基金的业绩差异也非常明显。即使投资类型相同的基金也有不同的表现。
内地投资者也需要知道,香港的资金回报率普遍高于内地。投资香港基金主要需要支付两种费用:首次认购费和年度管理费,这两项费用的扣除方式与内地基金相同。通常,只有不收取认购费的基金才会收取赎回费。从收费标准来看,香港基金的认购率明显偏高。以股票基金为例,认购率一般在5%至6%之间,而内地股票基金通常只收取1.5%的认购费,而债券基金和认股权证的初始认购费也分别达到3%至5%和5%至7%。因此,香港基金投资频繁赎回不具成本效益,更适合长期投资。
标题:基金互认:资本流动新通道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