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央广播电台4月10日消息(记者肖源)据中国之声《信息纵横》报道,近日,中国之声关注江苏南通多家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垃圾积压问题。 根据记者的搜索,至今为止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似乎不是个案化的事例。 在众多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医疗垃圾处置还存在一点机制障碍,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医疗垃圾合法有效处置频繁遭遇“堵塞”。
在此期间,江苏南通市多家医疗机构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医疗垃圾积压情况。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本月1日,全市累计积压医疗垃圾180吨。 经过最近一周的应急处理,现在还有40吨的库存。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管理处处长陈昊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目前南通市整体医疗垃圾处理能力丰富。 积压的产生,根源在于没有形成目前的处置机构,或者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处置程序。
陈昊说:“我们使用的首要还是高温蒸煮和微波消毒,高温蒸煮和微波消毒可以对医疗垃圾进行灭菌、无害化,但不能减量化,解决的医疗垃圾废弃物在管理上也是危险废弃物,送到生活垃圾焚烧公司解决后,在解决环节进行危险废弃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处理单位,医疗垃圾处理单位使用的这个技术其实是“两端在外”,也就是说它的前端是医疗垃圾产生单位,后端依靠生活垃圾的焚烧单位,整个环节没有出现一致的全过程处理。
也就是说,医疗垃圾处理机构的处理能力仅限于生活垃圾焚烧公司的焚烧能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南通医疗垃圾处理机构特有的困境。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医疗垃圾的处置有焚烧和非焚烧两种,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品,因此焚烧解决为主流。 负责杭州13个区县医疗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大地维康企业客户部负责人胡绍红表示,目前“两头在外”基本上是领域内处置机构共同的烦恼。 “生活垃圾焚烧场的处置规模和能力,确实限制了这种东西。 生活垃圾每天都在增加,但焚烧厂的规模也有限。 我们这里每年也有放置时间的生活垃圾焚烧场。 我这边说来不及解决生活垃圾。 你们晚一点来搬,停一两天或一周。 ”。
明知受制于人,医疗废物处理机构为什么不考虑自行建造焚烧厂? 胡绍红说,这基本上办不到。 即使政府协调批准新建,选址也是个大难关。 “例如,如果在某个小区或你家附近2、3公里、5公里外建造垃圾焚烧场,选择了这个地方,那个地方的老百姓一定会反对。 但你只能在自己的城市解决,所以有矛盾。 ”。 他说
中广记者通过多项调查获悉,目前许多医院对医疗废物处置有意见。
河北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医疗废物的解决都是有价的,地点也有限。 例如,在医院自己解决每天发生的所有医疗垃圾就像“花钱,每天走钢丝”。 因为医疗垃圾的发生数量无法控制,无论如何也不能害怕医疗垃圾的发生,不给患者治疗。 因为医院只能进行基本的数量监控,所以只能统一解决这些固体医疗垃圾,我们外包给指定的环保解决企业。 ”。
浙江某三甲医院的负责人说:“比如,我们产生的医疗垃圾不能及时运输,化学医疗垃圾必须储存到一定的量才能运输。 我们叫他来运输,但他不一定会来。 现在的医疗垃圾收款额确实越来越高,以前是2元5元,今年刚增加到3元3元,支出增加了。 ”。
青岛一家医院的负责人说:“总体来说,由于运输矛盾,制造商少、面大、不堪重负。”
作为专业的医疗垃圾处理机构,也有很多困难。 胡绍红表示,实际上,医疗垃圾处理领域是支出大、收益小的领域,对于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来说,要严格依法解决和保证利润有些困难。 医疗垃圾管理条例指出,必须每两天去领取一次。 大医院每天都去。 小诊所,门诊部每两天一定要去一次。 不管大小远近,去门诊、诊所。 就像我们从杭州去的那样,最远的地方有200多公里。 一两天一次吗? 还是必须去? 不管有没有东西,我们的收集和运输价格都会大幅提高。 ”。
医疗垃圾的处置关系重大。 一位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实现规模效益、调动各主体积极性是可供选择的路径之一。 “医疗垃圾的解决涉及到患者和很多医疗机构,环境风险非常大。 这样的医疗垃圾处理机构还必须扩大规模,尽量让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搞这个区块。 因为这些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更强,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有可能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另外,作为地方政府,也要扩大对医疗垃圾资质单位的政策支持,包括用地、税收方面的一点扶持政策,让他们更好地安全解决医疗垃圾。 ”。
标题:“医疗废物处置难点与痛点何在?”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