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6字,读完约4分钟
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了建立国际通讯管理局以取代现有的美国广播理事会,加强美国“对外推进”的议案。 其中,“美国之音”的使命被规定为“支持美国政府的外交事业”。 美国这次改革的动机是“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广播电台”等国际广播系统在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等竞争国家的推进和信息战时,被认为效率和表现较差。 美国长期以来给中国和其他国家扣上“限制信息自由”的帽子,这一决定剥掉了美国之音标榜的“信息自由”的裤子,“奠定了美国之音作为圣党机构的法定地位”。
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年的报告称,“中国长期以来阻碍美国支援的自由亚洲之声和美国之音的对华广播,包括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开设总部办公室。” 美国的开放制度使中国独具特色,通过许多不同的管道将新闻渗透到美国”。 该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公关外交”的努力,应对中国在国际层面展开的强大舆论攻势。 “美国之音”的使命被定为“支持美国政府的外交事业”的,是上述报告的执行。
“广播是昨天的黄花,年轻人每天都玩手机。 除了早上散步的老人,你见过周围的年轻人在听广播吗? ”。 调查显示,只有0.5%的中国成年人以听广播为信息首要来源,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美国之音从去年10月1日起,停止中文短波中波和卫星电视广播,只保存美国之音中文网。 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并不意味着弱化对华广播,而是从广播和电视等以前流传的媒体转移到新兴媒体,完全利用网络传播而不是短波广播,宣传效果最好。”
互联网空之间是中国言论自由化程度最高的阵地,一些读者翻墙获取新闻。 2009年10月1日至年9月30日,美国之音中文网站总访问量达700万人次,浏览次数达2176万次,每次访问时间为5分钟,尤其是藏语网站总访问量达30万人次。 面对中国6亿多读者,美国显然认为美国的声音浏览次数很少。 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将“网络自由”作为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不忘攻击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网络审查政策。 美国并不是真的需要“网络新闻的自由流动”,而是需要“符合美国需求的自由流动”。
为了突破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埃及、缅甸、越南、中国等国的网络审查,美国国务院从2008年到2008年的3年间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网络自由”项目。 正在研究许多翻墙软件和“从电子邮件订阅”等技术:教会读者避开网络监控,登录美国语音网站,如何开设美国博客,如何采用脸书和特等技术 建立一个可以与读者交流和联系的平台,教读者如何效仿西亚和北非人民的联系经验。 “地球人知道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平发展的工具”,美国实际上利用网络技术的绝对特征,通过美国之音网站向中国和其他国家渗透意识形态,从而实现美国的价值观
美国之音只针对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参加者,禁止直接传递到美国国内,表面上认为“政府操纵推进机器不会左右美国舆论”,但实际上“以列车为口奔跑”的美国之音是“美国人自己信” 长期以来,“美国之音误导民众,扰乱视听,颠倒黑白,大力宣传中国问题(雾霾、新疆暴恐、周永康事件等),负面宣传中国成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他国家投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 美国国会议员不满地说:“为什么每年资助数亿美元的媒体在报道中没有表现出亲美的角度?”“美国的声音撒谎还不够充分。 证明了必须将谎言进行到最后”。
“美国之音”的使命被规定为“支持外交”,实质上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争夺“在线发言权”。 在当前的国际斗争中,话语权极其重要,很多时候由于没有话语权,还没有决出胜负。 马航坠落事件,美国利用强大的话语权,将俄罗斯描绘成“恶棍”,在真相未公布之前做出“未审先判”,从而达到离间俄罗斯,采取冷战后最严厉制裁措施的目的。 回顾与西方的斗争史,不知道中国吃了多少没有“话语权”的损失。 我们一定要把握“在线话语权”,向世界传播客观、公正、实时的新闻,揭露美国之音等西方媒体的谣言。 (作者是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家)
标题:“王德华:扒下美国之音“信息自由”的裤子”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