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2字,读完约8分钟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其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学校的化学 195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研究生招生学校之一。 从1960年开始被中共中央明确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要点高中。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96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要点建设行列。 1997年10月,上海市参与共建。 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实施国家首批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成为发展迅速、特色鲜明、理工农医法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迅速的研究型全国要点大学。
学校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金山科技园区。 位于上海湾观光度假村的奉贤校区于2007年7月正式开业。 学校总占地面积163.9万多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74.8万多平方米,建设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250万册,收录中外文期刊18,000多种,ca、ei等48种大型数据库和装机。 全国化工大学信息合作网牵头单位,建设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咨询与成果调查新中心职工站、上海大学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 校准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是国家计量认证机构。
学校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 学校还设有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工学部、理工优秀生部、人文科学研究院。
学位授予点涵盖理、工、农、医、法、管、哲、经、文、历史、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 58个本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0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理、工),4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理、工、农、医、法)工商管理硕士( mba ),公共管理硕士( mpa ),18个工程师 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国家积分学科(分二级学科)、1个国家积分(培养)学科、10个上海市积分学科。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56万多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5883人(其中博士生1075人),全日制本科生16680人。 教职工3684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国家教育名师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863计划行业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快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人,国家教育团队1人,贡献国家级的中青年专家11人 众多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其中5人入选新世纪百几十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入选上海市科技精英,9人入选上海市教育名师,1人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累计32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学校表示:“培养英才,为社会服务。 注重流程、勤奋求实的快速发展,特色鲜明”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面向公司,深化了教育思想、教育文案、教育方法和课程改革,教育质量位居全国和上海市高校前列。 学校设有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47门。 2000年以来,主办了国家级教育改革项目16个,获得国家级教育成果奖11个,完成了教育部要点计划教材13部,8部教材获得国家级奖励。 目前已有52本教材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校建设4个国家特色专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教育中心中国分中心,工科化学为国家教育实验示范中心。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深厚的基础、扎实的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 学生在国际国内数模竞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多次位居上海市或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2005年曾两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我校成为国际上少数获得殊荣的高校之一。 1993年、1999年和2007年我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3个“冠军杯”。 在多年的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获奖,2000年、2005年的上海市高中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选手聚集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两个冠军,是2007年的全国亚军,是2007年“国际英语辩论赛中国赛区”比赛中与冠军队和季军最佳的辩手。 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获胜。 另外,在物理、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科技发明等竞赛中我校成绩也很好,位居国内和上海市高中前列。
学校有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1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是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全国6个首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大学之一。 学校由老中青结合,拥有800多名专业兼职研究员组成的科研团队,近年来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800多个项目,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超过1亿,2004年超过2亿,2007年为3.06亿 十五期间,国家863项高新技术经费居全国高校第九位。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2项,获得省委科学技术进步奖48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680多项。 取得了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纤维素废弃物乙醇制备技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氯化镁石先进脱水工艺技术、微生物表达蛋白药物规模化制备平台技术等重大创新成果,并取得了gmt复合材料、化纤碳白、人造钙骨水泥、冶炼厂SSS
的产学研合作方面特色鲜明,居全国领先地位,“2006中国高校-大型公司合作教育高峰论坛”评选出的十大产学研合作案例中,我校与西门子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案例入选中国高校-大型公司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兖矿集团的产学研合作。
学校重视和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空之间,自己与美、德、日、法、英、加、韩和澳等国的60多所大学、公司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海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和姊妹学校
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学校一直在加大力度,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5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特点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众多上海市和全国优秀学生、先进集体和文明寝室。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从业先进集体”。 被评为“上海市集团职工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护军优属示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治理先进单位”。 自1996年以来连续6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万名毕业生,其中9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 许多优秀人才成为了大学、科研机构、骨干公司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 另外,还出现了许多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优秀毕业生。 1988年,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30周年时,江泽民同志高兴地题为“人才辈出”。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多年里,正朝着将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标题:“华东理工大学”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