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9字,读完约3分钟

薪酬发展报告解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最近发布了《工资发展报告(2013-2014)》,分析了近年来各地区工资水平的发展情况。

●采取更多措施缩小差距

报告显示,到2008年,中国地区工资差距扩大到2.69倍,绝对差距高达35565元。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地区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10年,地区间平均工资下降到2.38倍,2012年下降到2.33倍,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趋势。

我国地区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西部增速超全国水平

●高生产率和高工资

通常,地区劳动生产率越高,工资水平就越高。根据薪资报告,在全国大约77%的地区,实际工资的增长高于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中,黑龙江、江西、山西、甘肃、北京、广东等地的实际工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表明,全国大部分地区坚持“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原则。

我国地区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西部增速超全国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和高工资可能不高

根据《工资报告》,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工资的比例大多集中在10%至14%之间,但高比例和低比例之间有很大差异。2012年,北京工资占比最高,达到33.63%;在比例最低的江苏省,工资比例连续几年低于8%。据分析,北京工资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高素质人才数量大。江苏省工资比重低,一方面是由于江苏省gdp基数大;另一方面,这与江苏省由于国内生产总值高而没有分配过多有关。

我国地区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西部增速超全国水平

●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空室

根据薪资报告,各地区之间的总体薪资差距仍然相对较大。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很高,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很低。

考察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情况,发现仍有少数省份的实际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5位之后,表明这些地区的工资仍有较大的空空间。

我国地区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西部增速超全国水平

工资水平分为四个等级

从各地区的工资水平来看,全国各地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梯队是北京和上海。2012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超过7万元。

第二梯队包括天津、西藏、江苏、广东和浙江省,平均工资超过5万元。

第三梯队包括宁夏、内蒙古、青海、安徽、新疆、福建、重庆、山西、陕西、四川、山东、辽宁、贵州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余的是第四梯队。

除少数省份外,第三、第四梯队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在一些工资水平较低的省份,如甘肃、新疆和黑龙江,近年来的工资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标题:我国地区工资差距逐步缩小 西部增速超全国水平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