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9字,读完约2分钟
中广网北京8月20日(记者陈定川、彭建军)福建三明市清流县余朋乡山高路远,20年前,20出头的黄小清,与丈夫一同自费开办敬老院。 名为“幸福”的敬老院,先后养活了19位孤独的老人,让这些孤独的老人享受膝下有女的幸福。
199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黄小青和恋人去乡政府工作时,看到衣衫褴褛的老人冷得发抖,向政府求助。 黄小青流着眼泪,和恋人商量,决定养活没有孩子的老人。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我丈夫想少抽一包烟,在外面少吃一顿饭,养老人很轻松。 我们只要给他们钱,他们吃得足够,暖和,有地方住,生病了可以带他们去看。
黄小青把这个老人接回家,像亲生父母一样伺候。 消息传开了,乡下孤独的老人层出不穷。 村民们“捡起”牛棚里的流浪者,黄小青把他洗干净,换上新衣服,在家里安顿下来。 黄小青的家成了养老院。
黄小青是乡供电所的员工,恋人经营着一家小公司,1996年,小公司生意下滑,黄小青本来就手头宽裕,突然不知所措。 黄小青节不节衣缩食,不折磨老人们。 每个月老人们都有零花钱,每年老人们都会添两件新衣服,在新年和节日,老人们会添饭,收红包。
我曾经向亲戚借三百五百,首先保障他们的生活,他们生病的时候,然后贷到医院,我有钱了两三个月去结一次账。 有时出不了钱,挂在店里,先提米糠油盐。
房间漏了又遇上了夜雨。 年6月,黄小青恋人因交通事故去世,黄小青感到天要塌了。
当时我丈夫还在,我还没感到这么大的压力。 毕竟,有什么事件他都会顶着,我也不认为这么难。 那时我觉得很吃力,感觉天塌了。
老人们以为他们的天也要塌了,每天围着黄小青,把省下来的鸡蛋塞在她的床边。 黄小清理解老人们的感受:女儿啊,不能丢下我们不管。
老人们自己没有孩子,既然要收养他们,就要让他们幸福,好好过下去。
黄小青早起晚归,下班回来和老人们在一起,给老人洗衣服,喂饭,给老人看病,散步。
黄小青的善事,在社会的支持下,破旧的敬老院现在都焕然一新。 在“幸福”的门匾下,是黄小青忙碌的身影。 20年来,黄小青以“女儿”的身份送走了16位老人,她赡养的老人都活了八九十岁。
标题:“百姓故事第44期:孤寡老人好女儿黄小青”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