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的追悼会上,首次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有影响力的演讲。
这个士兵名叫张思德,在平凡的职场中牺牲。 这篇演讲,既是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宣言。
经过70多年风雨洗礼,张思德和他所代表的精神为什么依然宝贵?
怀着英雄先辈无比的崇敬,记者采访了张思德的老班长、百岁的老红军杜泽洲。
"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 "
与张思德同龄入伍的杜泽洲,今年102岁高龄了。 虽然上了年纪,但一提到张思德,老人还是心神不宁。 在妻子关玉清的补充和转述下,张思德生前留下的英雄形象有点清晰。
杜泽洲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17岁进入红军。 1935年,杜泽洲在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营担任班长,张思德也正好被分到这个班。 从此,这个同乡同龄参军的战友并肩作战,开始了永远难忘的革命历史。
“他勇敢顽强,警卫忠诚,足智多谋。 ’杜泽洲回忆说,在一次战斗中,张思德不怕牺牲,深入敌人阵地,创造了一人获得两支机枪的战绩,身受重伤并立下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过草坪时,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蔬菜,并为此下毒。 “他自我牺牲的人品在困难面前显露无遗。 ”。 杜泽洲说。
"班长和士兵的作用不同,但为党而动是一样的. "
张思德爱一行人,可以往上走。 1942年,部队合并后,一点一点的连长成为班长,许多班长、副班长成为士兵。 消息传开后,有点中坚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动。
张思德以前当过班长,因为工作需要而当兵,所以他没有什么怨言。 座谈会上他首先站出来发言说: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兵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责任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 在他的影响下,其他骨干也纷纷放下了思想负担,愉快地听从了组织的安排。
他和参军的同志有的当了团长,有的当了旅长,张思德当了普通士兵以后工作热情高涨。
杜泽洲说,有些战友衣服破了,他害怕战友的伤寒风感冒,总是第一时间缝起来修理。 战友的草鞋坏了,他宁可不睡觉也要织出来给战友穿。 他经常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帮助农民务农,当地人认识他,称赞他是个好士兵。 张思德的踏实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战友。
“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
1944年,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亲自参加中央机关的生产小分队,组织在距离延安70多公里的安塞县农场烧木炭。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像往常一样进山挖新窑。 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坍塌了。 危急时刻,张思德将另一名士兵推出窑口,但自己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献出了29岁的生命。
月8日下午,在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张思德追悼大会现场庄严肃穆。
毛泽东发表了有名的演说。 “人总是会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为人民而死为重于泰山的法西斯而精,为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而死,轻于鸿毛。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
“毛泽东把张思德身上闪耀的思想和品德凝聚成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现场听毛主席讲的杜泽洲之所以如此推崇普通士兵的死,是因为张思德身上多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幸与英雄同行,是一生中最荣耀的事件。”
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说,无论是在当时的延安还是全国各地的抗日根据地,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毛主席的演说极大地教育和激励了我们。 ’杜泽洲说,人们对人民军队的宗旨有了新的认识。 “过去,大家冲锋在前线,听了一番话,才明白,什么样的单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
1953年,《为人民服务》一文收入《毛泽东选集》。 这部经典着作还被选为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在杜泽洲的家中,张思德的画像总是挂在最明显的位置上。
离休后,杜泽洲积极投入到传达张思德精神的事业中,奔走于首都的厂矿公司、学校机关、商场企业等,180多个单位、1万多干部群众听了他的革命以前接受了教育,很多人更深刻地了解了张思德精神。
杜泽洲说,有幸与英雄同行,将英雄精神传递给后人,是“一生中最光荣的事件”。
标题:“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演讲,是为了他!”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