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锦有“中国河蟹第一市”的美称。 锦河蟹,其学名为中华绒螯蟹,是中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 锦位于九河之下的尽头,这里沟壑纵横,生长在辽河下游的辽河蟹与长江蟹同为中华绒螯蟹,是蟹中的珍品。 盘锦当地流行“棒瓢舀鱼,螃蟹进饭锅”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盘锦的“蟹缘”和产蟹的盛况。
依托这一资源,盘锦市委、市政府以快速发展河蟹产业为实施农业结构战术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的立足点和立足点,不断更新观念,将“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成为“大养蟹” 这些新思路的提出和实施,将使全市河蟹产业快速发展迈上新台阶,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盘锦市河蟹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仅河蟹一项,全市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500元。 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河蟹第一市”。
回顾历史,20世纪60年代,盘锦地区有句谚语“棒打狍子瓢捞鱼,蟹入锅”,但现代工农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水利闸门堵塞河蟹洄游通道,野生河蟹
为了拯救河蟹资源,盘锦市盘山县于1985年率先开展了蟹苗人工孵化试验研究,成功成果填补了省水产科学研究之一空白,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之后,在当时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盘锦市、盘山县的水产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研究开发了河蟹种苗繁殖和养殖技术,使河蟹种苗孵化、规模养殖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成功。
政府看到了农业产业调整的方向,农户尝到了特色养殖的甜头。 河蟹养殖规模以倍增之势,从一个试验项目迅速发展成朝阳产业。 全市出现河蟹乡、河蟹村了吗? 河蟹产业已经成为盘锦农业的“黄金产业”。
河蟹产业的迅速发展,给盘锦带来了许多荣誉。 1997年、1998年,稻田养蟹项目获得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企业的品牌价值判断中,“盘锦河蟹”企业的品牌价值达到11.66亿元。 目前,盘锦河蟹的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在田里养螃蟹
为了保证天然河蟹的质量,聪明的盘锦人还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稻田养蟹。 关于在田里养螃蟹,可能还有不太清楚的人。
从形象上看,把河蟹和水稻变成“近邻”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河蟹对水稻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春天种了苗后,就不使用除草剂了。 因为河蟹放入稻田后,会吃一些杂草。 另一方面,河蟹自身的粪便对水稻有施肥作用。 另外,因为饲养河蟹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所以“蟹田米”是“无公害米”,价格也倍增。 所以,在田里养螃蟹是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举两得的。
锦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河蟹年产量5.4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 盘山县胡家镇是北方最大的河蟹批发地,到了农历8月15日左右,各地河蟹批发商齐聚盘锦,清晨,盘锦河蟹还在稻田和蟹池,正午被摆放在北京、天津、香港、台湾等地的餐桌上。
盘锦自古盛产河蟹,素有“辽河蟹,天下第一”的美称,盘锦河蟹由此而得名。 秋天,真正的“野生”盘锦河蟹蒸好后,锅盖和锅底出现了鸭蛋黄一样的红油,螃蟹满是大膏药,母蟹身体肥,味道比螃蟹好吃。
标题:“盘锦河蟹”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