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00字,读完约12分钟
到了月饼季节,南京路的真老长房总是排起长队,静安寺西区老长房的人气也不错。
但是,你知道东区的老板室和南区的老板室吗?
襄阳南路的徐汇乔家栅是今年老店新开的。
但是,你知道南市的乔家栅栏,青浦的乔家栅栏,市场招牌上写着“乔家栅栏的小吃世界”的小吃店和他们不是一家人吗?
另外,如果和朋友约好在“德兴馆”吃饭的话,请一定要多问“哪个德兴馆”。
否则,很可能一个人去中华路,一个人去广东路。
“哪个德兴馆”
龙大军调到中华路的“上海德兴馆”已经三年了。
这几年,他有时会遇到这种不自然的情况。
朋友说:“在你的店里吃饭哦! ”收到了邮件。
他兴高采烈地跑进店里:有人吗?
再看wechat发来的照片,南辕北辙——朋友去的,是广东路上的“德兴馆”。
两家店的名字都有“德兴馆”,也是一家百年老店,难怪不知道顾客。
其实,中华路的这所房子始于1883年,因书帮菜而闻名,过去被称为“德兴菜馆”,现在被称为“上海德兴馆”。
广东路上的那所房子始于1878年,是主要的大本营,以前被称为“德兴面馆”,现在被称为“德兴馆”。
德兴菜馆最先在十六家店开张。 20世纪30年代,十六铺三教九流、商人云云集,德兴菜馆成为各路江湖人士来往的凝聚点。
名为虾大乌参的本帮菜代表,是当时德兴料理馆的名厨杨和生创作的。 所以,德兴菜馆有霸气的称号。 是“本帮鼻祖”。
关于德兴面馆,据说得到了当时在干隆下江南吃的炖蹄面的“秘方”。
这个江湖传言已经无从考证,但历经数百年锤炼的炖蹄面,至今仍是德兴馆“独步武林”的秘诀。
两个“德兴馆”各有所长,现在它们都舒展着枝条。
“上海德兴馆”(德兴菜馆) 2004年从十六家搬迁过来,目前在中华路有两家店,浦东昌里店最近刚开业。 八宝辛酱、油爆虾等本组招牌菜,一直是镇上的店宝。
而且,“德兴馆”(德兴面馆)在人民广场商圈开了几家。 其中最有名的是广东省道路的总店,被称为“老字号中的网红面店”,列在米其林的推荐名单上。 另外,“德兴馆”在五角场、南泉北路等地也有分店。
在“深扒”中,浦东高桥意外地发现它是一家隐藏着“上海德兴馆”,开了好几年的老店。 也有网友说“据说这里是德兴馆的发源地”。
我们打电话确认后,店家简单地说,这家德兴馆只有这家,没有分店,和浦西的任何一家店都没有缘分,所以马上挂断了电话。
“老板室”的企业品牌斗争
看来,这几个“德兴馆”重名完全是巧合。 但是,上海其他几个重名的老字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秋节,如果想吃南京路真上司房间里的生肉月饼,难免要排很长的队。 静安区的朋友们,西区老板房间对月饼的情结可能更深一些。
那么有个问题:南京路老板房间的店为什么要加“真”字? 和西区老板的房间有什么关系? 有“真正的浴室”,但有“假的浴室”吗?
对于这种多年来困扰上海市民的问题,其实几年前真老大房食品企业的副社长姚松鸣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就做出了回答。
19世纪中叶,专门制作苏式点心的“老板室”始于董家渡,老板被称为陈。
1921年,“老板房”搬迁至南京路福建路口,也就是现在的“真老板房”食品企业的位置,取名《老板房协记》,意为“齐心协力做老板房”。
看到“长子之家”生意兴隆,店里师傅纷纷转行,自立门户。 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类“老大房”竟然达到48家。
这些店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创始人陈氏家族或其宗族经营的同姓长子房,另一种是跳槽负责人创办的“山村”长子房。
从1932年开始,《老板房协记》展开了捍卫正宗“老板房”企业品牌的斗争。
首先,为了抵制汪某同行在华山路22日开的“老板房”餐饮店,企业品牌传人陈翰卿一举租用华山路24、26、28号连号店,斥巨资开了“西区老板房”。
之后,《老板房协记》正式向当局申请了“老板房”的商标注册。
问题是,此时上海大街小巷几乎遍布的各类“老大房”大多已经有经营规模,从1842年企业品牌创立至今已经过了90年。 如何解释《老板房协记》才是正宗的呢?
这场难解的商业诉讼当时一时骚动。
为此,《商检局》专门成立调查组,最终从老城南市水电企业取得资料,通过水电账号证实南京路《老板房协记》前身为董家渡“老板房”。
1937年,《老板房协记》以“真”老板房商标向政府部门登记备案。 至此,上海滩“老大住宅”企业品牌林立、鱼龙混杂的局面终于在法律上结束。
1956年以后,被“老板房”企业品牌接受的真正的老板房食品店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参与了公私合营。 其中,“真老长房”(当时店名还在《老大房协记》)归黄浦区,“西区老长房”归静安区。
目前,上海有“真老板房”、“西区老板房”、“南区老板房”、“东区老板房”4个可以合法采用“老板房”字样的企业品牌和食品公司。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正宗的老板室!
那么多“乔家栅栏”,傻乎乎的不清楚
和长子房间的情况相似,但同样是从南市老城内的乔家栅栏里出生的。
2004年,《新民晚报》刊登了一份名为“乔家栅栏粽子”的复印件,揭露了上海乔家栅栏生产的粽子不合格的情况。
结果第二天,南市乔家栏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报社说:“黑名单上的是徐汇乔家栏,和南市乔家栏没有任何关系! ”。
“乔家栅栏”这个企业品牌的名字太大了,到处都是叫乔家栅栏的点心店。 因为,比如乔家栅栏食品厂、青浦乔家栅栏、乔家栅栏小吃世界等,傻乎乎的不清楚。
乔家的栅栏,原本是上海旧城区乔家滨北岸只有100米长的小街道。
1909年,永茂昌点心店在这条路上开业,卖着蛋糕、粽子、汤圆等小吃。 之后将店名改为“乔家栏点心店”。
1940年,由于抗日战争,“乔家栅栏点心店”搬迁到襄阳南路,改名为“乔家栅栏食府”。
之后,在当时的南市区开了一家叫“南市区乔家栅食品厂”的卖点店。
现在南市“乔家栅栏点心店”的旧址早就没了。
“南市区乔家栏食品厂”现隶属豫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在豫园商城的豫园老街开了“乔大人上海礼饼专卖店”,主要销售松饼。
点心包装上有“南市上海乔家栅,自清宣统元年起”两行小字,依稀保留着这百年老招牌的痕迹。
襄阳南路的乔家栅栏一直保存着,创立了“上海乔家栅栏餐饮食品快速发展有限企业”。 今年3月底,老字号重新装修重新开业,招牌现在是很少能吃的双面黄系列。
那么,“青浦乔家栅”是怎么来的呢?
几十年前,乔家栅栏的三个糕点师傅退休后,受雇于当时的“青浦镇粮管所”,开了青浦乔家栅栏的食品工厂。
目前,“青浦乔家栅”在全市开设多家分店,在南京东路第一食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吃瓜群众还会问,街头巷尾招牌上写着“乔家栅栏的小吃世界”、“乔家栅栏”、“上海乔家栅栏”的小吃店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给“乔家栏小吃世界”打电话,对方说他们最先来自“南市乔家栏”的脉搏,但很早就独立了,现在是民营公司。 关于市场招牌上写着“乔家栏”、“上海乔家栏”的小吃店,“与我们无关”。
负责徐汇乔家栅栏企业品牌宣传的相关人士称:“我家旁边有茶叶行被称为‘乔家栅栏’! ”愤怒地说。
“正统的是我们这个‘乔家栅’和‘乔家栅食府’两个企业品牌,我们注册了商标。 目前除襄阳南路336号外,没有分店。 现在,“乔家栅栏”这家店与我们无关。 今后我们将进行维权和造假的工作。 ”。
“南市乔家栅,我知道他们也注册了商标,但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
如果你们是正统的话,南市乔家的栅栏呢?
对方无奈地回答说:“这个……我该怎么说老年人留下的东西呢?”
冠生园也是一家有故事的老字号
“大白兔润唇膏”、“大白兔香水”、“大白兔奶茶”……前几天层出不穷的“周边”更惹怒了“大白兔”这个ip。
生产大白兔奶糖的上海冠生园也是一家有故事的老字号。
无论是“上海冠生园”和“南京冠生园”之间的爱恨情仇,还是时间缩短了20年,仅上海就有3个冠生园。
这是怎么回事?
话说老南市真是养活老字号的宝地,冠生园也是最先在这里离开家的。
1918年,冴冠生在大境之路上开了一家名为“冠生园”的食品店。
之后,他吸收社会资金,成立了株式会社,在沟宝路开设了食品加工厂,工厂旁边的道路命名为冠生园路,一直延续至今。
抗战时期,为了保留民族资本,冠生园为了逆流而上,在南京、镇江、武汉、重庆、昆明等城市开设了冠生园分号。
到20世纪90年代,采用冠生园招牌的公司遍布全国,竟然达到了70多家。
其中,位于上海的3家分别是上海轻工业局所属的冠生园集团总企业、黄浦区冠生园食品总企业、南市区冠生园烟糖实业企业。
这三个“冠生园”属于不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更是属于工业和商业两个领域。 为了使它们“破镜重圆”,联盟的事情谈了十年,各种计划和备忘录等文件堆积了一尺以上。
终于,1996年,上海工商三家冠生园联合成立冠生园集团上海有限企业,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120家“老正兴”
连续四年拿下“米其林一星餐厅”的老正兴,也曾经是上海滩疯狂“蹭热度”的金招牌。
鼎盛时期,上海以“老正兴”为品牌名称的大小餐厅有120家,可以说是一场混战。
最初的元正兴于清同元年( 1862年)开业。
当时,浙江宁波人祝愿正本和蔡仁兴在九江路大陆商场旁开一家小饭馆,经营咸肉豆腐、肉百叶炒菜、鱼头粉皮、肠汤线粉等大众菜肴。
为了生意兴隆,饭店升格为酒店,起店名时,从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取名为“正兴馆”。
随着正兴馆越来越有名,很多酒店被挪用了。 被干扰的正宗“正兴馆”没有办法,在店名前面加上“老”字。 之后,加上“同治”二字表明正宗。
讽刺的是,一旦出现“老正兴”三个字,就会被大家模仿。
例如真老正兴、上海老正兴、大上海老正兴、无锡老正兴、状元老正兴、老正兴菜馆、雪园老正兴、坊商老正兴……
一位业主在墙上写了“真老正兴”两个大字,展现出正视聆听的气势。
不仅在上海滩开酒店的老板“盗用”,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也分别出现了“老正兴”,去电影院、电台打广告更是真假难辨。
后来怎么样了?
巨浪的沙子,最后只有一家老正兴延续至今,没有倒下,在福州的路上点燃了红色的火。 网络上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但经常出现在吃饭高峰期。
关于老正兴的成长经历,有人说是“同治老正兴”的嫡系,也有人说其前身是夏姓无锡人经营的正源馆,或者说是“东号老正兴料理馆”等。
其实这又有什么关系?
对许多食物来说,评价老字号是否不正宗、好不好,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好吃!
参考资料:
西坂,《德兴馆(上)》,新民晚报,年8月11日。
马松,《真老长房》,为什么要加“真”字,解放日报,年9月21日。
黄富萍,《徐汇》乔家粽子曝光《南市》乔家粽子》,新民晚报,2004年6月23日。
《乔家栏退休师傅到农村经营工厂,有名的糕点很受农民欢迎》,解放日报,1991年2月12日。
谢,《最老牌的“乔家栅栏”昨天回来了》,信息早报,2019年4月1日。
向明,《解决“同名兄弟”的烦恼——上海市公司重名现象》,新民晚报,1996年10月10日。
胡茂梁,‘谁是真正的冠生园? 》,解放日报,1987年11月10日。
薛石英、裘新、《冠生园,什么时候“破镜重圆”? 》,解放日报,1995年9月17日。
姚建康,《本助老正兴繁荣140年》,新民晚报,1999年8月14日。
周三金、干谷、《老正兴探源》、解放日报、1981年2月21日。
沈扬,《老正兴的前尘瑟闻》,解放日报,年4月1日。
到了月饼季节,南京路的真老长房总是排起长队,静安寺西区老长房的人气也不错。 “南市区乔家栏食品厂”现隶属豫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在豫园商城的豫园老街开了“乔大人上海礼饼专卖店”,主要销售松饼。
标题:“上海有不少老字号的名字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