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7字,读完约3分钟

前几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国际频道“中国文艺”的节目播出了专题节目“致敬经典——广播节目组长篇连续剧”。 该节目的播放版将于8月18、19日在娱乐播放《长书短读》(6:00首播,13:00重播)和文艺之声《文艺大家谈》( 12:00 )中播出。 敬请关注!

“致敬经典”

“长篇连续剧”栏目是广播节目中最具历史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全国解放前。 1947年,在东北稍早解放的城市和地区,电台举办了长节目。 资料显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0年4月正式播出《故事讲稿》节目,每天一次、每半小时,全国几乎所有电台都相继举办“小说连续剧”节目。 经过70多年的快速发展,名称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文案和形式基本相同,由传播者、说客用语音演绎小说作品、故事文案。

“致敬经典”

几十年来,“长篇连续剧”这种广播文艺形式,为几代听众奉献了多部经典有声作品。 《夜幕下的哈尔滨》风靡全国,万人空巷。 《平凡的世界》唤起了一代人难忘的记忆,当时听众的来信中有几个麻袋,这本书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近年来,一家电台以“长篇连续剧”为首要形式,开启了故事频率和长书频率,使这种广播艺术门类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了高速发展。

“致敬经典”

最近,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文艺”特别制作了专题节目“致敬经典——广播节目长篇连续剧”,邀请广播艺术家和观众齐聚一堂,重温经典。

广播艺术家王刚演了《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场面

广播艺术家王刚因当时播放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而闻名全国。 之后也出演了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饰演讲谈社。 在节目现场,他回顾了当时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和社会反响,唤起了现场许多观众的回忆。 最后,王刚在现场表演了小片段,再次感受到演播艺术的魅力。

“致敬经典”

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叶咏梅和演播艺术家李野墨回忆了那一年的合作

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长本叶咏梅和演播艺术家李野墨是老伙伴,他们一起合作了许多经典长篇连续剧作品,最广为人知的是《平凡的世界》。 叶咏梅和这本书的作者路遥在乡下时,偶然的机会,他们在北京相遇,出乎意料地完成了经典作品。 那么为什么要向李野墨播放这部作品呢? 叶咏梅老师打开了一个小秘密。

“致敬经典”

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示范《岳飞传》的场面。

评书是老少咸宜的艺术形式,刘兰芳播出的《岳飞传》是评书的经典作品。 在节目现场,刘兰芳回忆了自己几十年来的说课表演艺术之路,回顾了说课最辉煌的时刻,也谈了对说课未来快速发展和说课接班人不足的担忧。

“致敬经典”

广播艺术家方明、雅坤的回忆和《长篇连续剧》的往事

广播节目“长篇连续剧”与图书馆的说书不同,需要标头,这看起来像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标头的末尾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书“调侃”。 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着名播音员方明、雅坤为大量长书作品播出了片头、片尾,特别是有些经典和重量级的作品。 他们不是他们。 他们被戏称为“头尾专营农户”。

“致敬经典”

老艺术家和《长篇连续剧》新生代、演播者合影

最后出场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一代长书、广播者,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长篇连续剧”的热爱和传承,祝愿这一事业在媒体融合时代有更广阔的快速发展前景。

标题:“致敬经典”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