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26字,读完约8分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玉有研究。 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玉出昆仑”的说法。 中国是唯一具有悠久玉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玉资源的国家之一。 我国最早出现的具有文明原型的玉器,距今约一万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开始发现和田玉并加以利用,逐渐发展迅速,距今8000年至3500年间出现了辉煌的“玉器时代”,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和田玉是角闪石玉,主要由角闪石族的中透内石( tremolite ) -阳起石( actimolite )类质地相似的系列矿物组成。 地质学中定义为和田玉:由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浆岩接触描述形成,包括白色、绿色、青色、蓝白色、黑色、糖色、黄色等一系列品种,其中以白色、绿色和田玉为代表。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布的db65/t035-《和田玉》地方标准和田玉概念是指新疆行政区域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生产的以成因特殊的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1)。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和田玉矿物特征

1、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副矿物为阳起石和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纹石、斜帘石、粗晶状透闪石、镁橄榄石、白云石、石英、磁铁矿、磷灰石、石榴石、氧化镁 其同质同象系列的化学成分为ca2mg5(si4o11 )2(oh )2-ca2fe5(si4o11 )2(oh ) 2,其中mg、fe之间完全可以同质同象代替(3),这两种末端成分的中间产物为我们所知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2、和田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以集合体的形态存在。 两种矿物都属于单斜晶系,常见的晶型为纤维状、长柱状、叶状。

3、和田玉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致密均匀,呈纤维交错的结构,因此和田玉韧性高,在自然界的矿物中,其韧性仅次于黑金刚石。 和田玉矿物粒子的形态、大小和粒子分布方法有其毡状的交织结构(微透镜的结晶结构)、微透镜的结晶结构、微纤维的结晶结构、微纤维状的结晶结构、微片状的结晶结构、微放射状或扫帚状结构等几种结构方法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4、和田玉产于三种矿床:接触说明(硅卡岩)型矿床,其矿床位于中酸性侵入岩和白云质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如新疆昆仑山脉生产的玉石。 热液型软玉矿床,其矿床产于新疆玛纳斯地区生产的玉石一样的超基性岩体。 和田玉砂矿床是由原生和田玉矿床或含和田玉岩体经风化成矿作用形成的,其中包括残积斜面积型、冲积型、冰川堆积型软玉矿床等,分布于新疆昆山、天山等地。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二、新疆和田玉的主要地质分布特征
和田玉矿床主要分布在昆山北部地区(见图1.1 ),其次是阿尔金山,通常位于海拔3300~4600m,结构上呈西北-东西-东北方向的线状分布。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1、昆仑山北部地区的和田玉
为昆仑山脉北部,西起塔什库尔干,莎车、叶城、和田、田、东至罗布泊西南镜末(4),和田玉带绵延1000多公里,其中重要 根据和田玉矿床的分布情况,西有莎车、叶城,中央密集分布和田、于田、东有且末、若羌族等矿床,新疆地区和田玉的分布优势为“两头一中间”,优质和田玉多见于中部和田和于田地区。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1 )、莎车-叶城地区
这一地区大致位于东经76°~78°之间,属于塔什库尔干河和提孜那甫河两河之间的前震旦纪隆起区(4),已开发和田玉矿床为塔什库尔干县、叶叶 该地区构造面向西北线的和田玉矿位于前震旦世纪隆起次一级断裂的边侧,其中大范围发育镁质大理岩,华力西期闪长岩和花岗岩也发育,镁质大理岩和岩体侵入的接触处是形成和田玉的地理条件。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开发利用的和田玉分布在昆山北麓,自西向东分别是古叶尔羌玉矿(莎车县)、古岱山玉矿(皮山县)、古绿玉河、乌玉河(墨玉)、古白玉河(和阗)、古于阗玉矿(于阗)
①古叶尔羌玉矿
古叶尔羌城是现在的莎车县,叶尔羌河(古称“玉河”)是和田玉的重要产地,这里每年奉献的高质量玉石在5吨以上。 根据陈性《玉纪》的记载,“其玉体如凝脂,内涵精彩,质地厚重温润,脉络坚实,声音洪亮”。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大同玉矿位于现莎车县西南约120公里,叶尔羌河上游的塔什库尔干,分布着大理岩、前寒武纪片岩,花岗闪长岩侵入。 玉石矿床约9个,透闪石状、脉状、长约1.4-18米、厚约0.1-0.6米,产于蛇纹石硅灰石透闪石化大理岩透镜体。 以和田玉青玉为主,从塔什库尔干到东至叶城县边境,又有类似的和田玉矿床,部分矿床已被开采空。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②古米尔岬玉矿
古米尔岬玉矿位于现沙车县的正南方,今皮山县西南的叶尔羌河上游,可能是历史上新疆发现的最大、最早的原生矿床,其产区青玉,优势体积较大。 国宝级的《大禹治水图》和田玉山子高2.24米,宽0.96米,重5330公斤,是清干隆年间由米尔岱玉矿物制作的巨大青玉雕刻。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在古米尔岱山玉矿附近,即现皮山县新藏公路北坡、卡拉卡什河上游附近,有原生矿床。 矿区裸露地层有黑云母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结晶石灰岩侵入,矿床呈囊状、晶状体状,产于大理岩或透闪石大理岩中,玉石主要为白玉、青玉。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2 )和田―于田地区
地区基本位于东经78°~82°之间,昆仑山北部正前方的震旦纪隆起带两侧,其构造线以东经81°为界,东部为东北方向,西部为西北方向,矿床较多。 田玉矿床所在地层岩浆岩是华力西晚期的中酸性侵入岩,在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中,特别是在小型闪长岩岩岩的岩脉接触所解释的白云石大理岩中,常形成玉矿。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于琛是古代西域的国名,包括现在的于田、泽勒、和田、洛浦、墨玉等地区,这些地区和田玉储量巨大,且拥有原生玉矿和玉石砂矿,生产的玉石颜色齐全,有白玉、青玉、墨玉、黄玉等 古白玉河为玉陇哈什河,现称“玉龙喀什河”,古乌玉、墨玉河为哈拉哈什河,现称“卡拉喀什河”,开发利用第一是和田玉砂矿,原生玉石矿次之。 和阗产和田玉清代开发利用很盛行,大多只存在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例如青玉刻诗大碗、白玉桐荫女图摆、青玉会昌九老图山子等。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位于田县东南部的柳什塔格山中海拔约4500~5000米的阿拉马斯玉矿,是世界罕见的白玉矿山,也是近百年来高质量白玉和青白玉的主要产地。 该矿床交通十分不便,可通行田县城至柳什村约80多公里的车辆,从村到矿床约40多公里,仅骆驼运输通道,因海拔高空气稀、气候寒冷,人迹困难。 阿拉马斯玉矿上层矿主要产出白玉和少量白玉,中层矿主要产出白玉,白玉产出减少,下层矿主要产出青玉,白玉和白玉产出极少。 该分布规律与和田玉成矿条件密切相关,距岩浆侵入体的距离决定了和田玉的颜色,远离岩浆侵入体的为白色,接近岩浆侵入体的为蓝色。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近年来,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和田县黑山的阿格里居改谷发现了原生矿,略有线索,但这里海拔约5000米,两侧为峭壁,谷底为冰川,原生矿完全被冰雪覆盖,人无法登山调查,冰雪融化。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2、阿尔金地区的和田玉
这个地区几乎位于东经82°~84°之间,海拔约3500~4500米的阿尔金山西段北坂高山地带分布着和田玉矿床(5)。 阿尔金山脉通过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之间,长约750公里,面向东北,与祁连山的东面相接。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阿尔金地区的和田玉也产生于华力西晚期的酸性侵入体与前寒武纪镁质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露出地层的侵入岩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 该地区和田玉矿的形成是花岗岩期后的气体、水溶液沿侵入体和围岩接触带、破碎带上升,解释为镁质大理岩,结果表明产出的玉石种类主要为青白玉和青玉。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滑石玉矿位于且末县东南125公里处,生产于片麻状花岗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带。 该矿物量较大,玉材块度较大,且玉质优良,近30年来生产了约100多吨高质量玉材。 从该矿物中提取的玉石以蓝白色最多,其次为青色,少量白色。 现在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的白玉“五塔”雕刻是1983年从该矿开采的约420公斤重的高质量白玉雕刻而成的。 作者:刘苏君

“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玉有研究。 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玉出昆仑”的说法。 中国是唯一具有悠久玉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玉资源的国家之一。

标题:“新疆和田玉地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概况研究(上)”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