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2字,读完约2分钟
中央广播电台济南6月17日新闻(记者柴安东·济南台记者王永军)中诗在左,英诗在右。 翻开《昔在集》,我看到作者刘晓艺将旧体诗词、尺牍锦笺、桑籁名章、莎翁剧、学诗链言融为一体。 旧体诗词篇不仅每个首都都配有英译本,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片段、名章隽文还用七古、四言、方言的《归化翻译法》还原,实现了古今中外穿越时空的诗意解读。
刘晓艺说:“之所以使用五言这种形式,是因为考虑韵的特色,比较整齐,而且可以保留一定的余地进行制造。 有时候留韵的话,14行不太容易,可以中途换韵”。
用归化翻译法翻译英诗,用异化翻译法翻译中诗。 作者刘晓艺对中外旧体诗文的掌握可谓力不从心。 原祖籍济南的刘晓艺曾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和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工作,现在是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教授《翻译研究》《中国古典英译》等课程。 对她来说,中外的古典诗词已经融入了她的血脉。
刘晓艺说:“我想以文字为内容保留过去的记忆,其实在国外生活了近20年,但幸运的是,在国外治疗也与中国文化有历史的关联,我经常做着能写和普及古体诗方面的工作。 国学者钱穆先生说,我们必须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 必须怎么理解呢? 在构成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之前诗词是有机的部分,必须沉浸在其中,得到我们灵魂和心灵的滋养。 ”。
中诗在左边,英诗在右边。 翻开《昔在集》,我看到作者刘晓艺将旧体诗词、尺牍锦笺、桑籁名章、莎翁剧、学诗链言融为一体。
标题:“刘晓艺新书《昔在集》分享会:中诗在左 英诗在右”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