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7字,读完约2分钟
西部网络新闻(陕西广播电台《陕西信息联播》) 75岁,一年进行60多次义务公演,她以基础为艺术舞台,退休后也多次演唱。 她被称为“黄土高原的银铃”,有名的歌手甄恩凤。 最近,陕西文化惠民、送文艺下基础的演出在社区和农村上演,又出现在舞台上。
初秋的西安,气温有点凉爽了,但在咸宁东路社区的广场上,人气高涨。 简单的舞台、十几排椅子和文化惠民公演正在这里上演。
有名歌手:那座山要来了,水要来了,我们的中央红军要去陕北。
社区居民:我从小就听着她的歌长大。 我今天很高兴。 我找到了当时的心情。
社区居民:不管人多不多,她总是用心唱歌,所以老师唱的歌,同一首歌,你听起来很好听,很入心。
唱完陕北民谣三首,刚下舞台,甄恩凤就被热情的居民包围着,大家和她一起拍照。 吃完午饭,无暇休息,赖屃凤又随乐团赶到了另一个社区。 这次,她一口气唱了四首陕北民谣。
歌手甄恩凤:文艺工作者离不开人民。 我自己在家唱歌,谁也不听也不看。 这是什么事? 在家练习后,要出演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同意和欢迎,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20世纪50年代,11岁的赖恩凤被邀请参加西北人民广播文工团。 她以郭兰英、王昆等艺术家为师,因《南泥湾》、《山丹丹花红艳》等民谣而闻名。 演讲的时候,台下坐着一位特别的观众。 他的话影响了赖屃的一生。 他的身体是周恩来总理。
着名歌手甄恩凤:(周总理说)我要为人民服务,你为人民唱歌。 今后也请多唱民谣。 人民喜欢民谣。
周总理的鼓励坚定了赖屃凤在基层扎根、为人民歌唱的艺术信念。 几十年来,她在老伴孙韶的陪伴下,背着手风琴,去工地,下矿山,进厂,进农村,不仅为老百姓唱歌,还向民间艺人求教,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田地的头儿和农家的院子,到处都是她唱歌的舞台。
着名歌手甄恩凤:农村都是炕,热炕,站在炕上,孙老师坐在炕旁给我弹琴。 下面都是我们陕北的农民们,我一首又一首地唱。
从加入文工团到现在,64年间,当时的红围巾女孩现在已经过了古稀。 不变的是,她依然在为大众歌唱。 其实九年前,甄恩凤退休了。 但是,她仍然每年重复5、60次义务公演。 詹凤说,因为她的人生最好在基础上。
标题:““黄土高原上的银铃”贠恩凤:最好的舞台在基层”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