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3字,读完约6分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月21日(记者刘思强)投资者的妥善管理是对中小投资者实施保护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也是国内外市场普遍使用的制度安排。 融资融券业务自年3月试点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截至年11月底,融资融券结余9765亿元,开户投资者人数达480万人,融资融券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交易制度。 但融资融券作为创新业务,自身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优势,该业务必须严格执行投资者的妥善管理要求,确保参与者具有充分的投资经验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业务启动初期开始,投资者的合理管理就被认为是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点。 试点初期投资者的合理管理要求,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客户必须满足开户时间在18个月以上,证券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要求。 年7月修订的《证券企业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确定了对投资者资产的要求,规定比以往要求更严格,只有客户近20个交易日平均证券类资产超过50万元才能开立信用账户。
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近7年来,投资者规模扩大,融资融券业务总体稳定,未发生大规模投资者风险事件。 这与完全的投资者妥善的管理要求密不可分。 通过严格的投资者合理管理制度,商务投资者的结构越来越合理。 截至目前,全市场开立信用账户的投资者约480万人,占a股普通投资者数的比例不到5%。 融资融券投资者中25%是活跃的顾客,人数约为120万人。 其中净资产不足50万的中小客户约占6成,融资融券余额约900亿元,占全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的比例不足10%,净资产超过1000万的客户融资融券余额占40%以上。 对近年来融资融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跟踪分析表明,融资融券投资者在交易经验、盈利水平、避险能力上都明显优于普通a股投资者。
但是,一些证券企业仍存在“重规模、轻风控”的问题,违反投资者合理管理规定的情况时有发生。 证监会在年和年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多家证券企业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 这里既涉及华泰、广发等大型证券企业,也涉及五矿、长城等中小证券企业。 证监会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采取暂停新增融资融券信用账户、责令限期整改、增加合规检查次数及书面警告等行政监督措施,对证券企业盲目扩大投资者人数、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起到了较为有效的抑制作用。
严格执行投资者的妥善管理要求不仅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利于证券企业业务的持续稳步发展。 缺乏专业信息或风险弱的客户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往往不具备正确的投资理念,喜欢盲目跟风,短期投机心理严重,关注杠杆交易可以扩大炒股收益,但忽视了随之而来的高风险。 一些顾客持仓高度集中,在遇到极端风险事件时盘踞,造成证券企业坏账损失。 一些顾客认为损失发生后,证券企业没有履行新闻提示和强制平仓的告知义务,多次引发与证券企业的诉讼纠纷。
目前,我国创业板、“新三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业务市场上设置了投资者对妥善管理的要求,这些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相关规定存在标准不一致、权责不明确、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此次出台的《证券期货投资者合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建立合理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经营机制的合理义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建立了全面、统一的投资者合理管理制度,使证券企业依法遵守经营
一是规范经营机构的适当义务,强调经营机构的执行要求。 《办法》要求证券经营机构承担“销售者有责任”的义务,全面严格规范证券企业的相关行为,细化规定经营机构适当性义务的具体复印件和实施要求,为进一步加强适当性管理制度提出确定要求。 至具体融资融券业务,我们认为证券企业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禁止采取不当审查激励措施,切实转变“快速发展、轻风控”的快速发展思路,以融资融券业务账户数、融资结余为业务衡量标准, 二是证券企业严格“开户关”,充分了解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资产金额、投资经验、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及诚信记录等因素,严格信用额度审批,使投资者行为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不具备杠杆投资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三是证券企业要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适当性进行持续管理,积极探讨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地、交易优势、风险偏好,关注投资者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情况,对相关情况恶化的投资者,证券企业要及时向投资者提出风险提示,明确投资者的信用额度、风险偏好。
二是确定违规单位或个人的监管和法律责任,确保适当的义务得到落实。 《办法》的出台,加强了监管自律职责和法律责任,增强了证券企业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积极性,保障了适当性义务的落实。
另外,《证券企业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适宜性要求,但未能确定证券企业违反相关要求应采取的处罚措施,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足。 《办法》制定义务规定和一对一对应的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还规定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自律组织的监管自律职责,提高证券企业的违法价格,加强监管约束力,进行监管和处罚时有法律依据。 (以上观点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整理)
对于市场在意的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管理办法和相关业务规则的修改进展,证监会信息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目前相关业务正在进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按照程序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企业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及时就修订后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来自监管部门的对本轮牛市的重要助力之一——融资融券杠杆资金政策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市场短期波动。
但是,在频繁暴涨的行情中,消息灵通人士和盘面开始浮现暴涨行情降温的主要原因:首先,大盘ipo到来,中国核电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不超过38.91亿股,短期市场资金受到挤压。 其次,a股上市公司14年报整体增长6.19%,远不及13年的14%,业绩大幅下跌是市场降温再次,技术上大盘量开始下降,前期爆发局面逐渐放缓,大盘疯牛行情降温。 ;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多家券商积极下调双融杠杆热门股引起重要关注,杠杆下降将削弱大盘蓝筹股的上涨动力。
标题:“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稳定发展两融业务”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