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38字,读完约9分钟
人们越过山海,为了“变成马”而聚集在这个城市。 11月29日,成都马拉松(以下简称“成马”)开播。
这是“变成马”的第四年。 4年来,从成为中国第一个大满贯候选人,到比赛成绩结束,都能获得世界田联和aims的认证,成马不仅成为成都的城市ip,其体育精神更是浸润着改变着这个城市。 这座“安逸之城”增添了“活力无限”。
年,他在成都城区主干道开了“第一次跑”,这一年,“三城三都”进入了成都人的生活。
四年后,今年的“成马”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青羊宫、宽窄巷子、人民公园、天府广场等城市地标中横贯古今。 这些正是建设“实践新快速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最佳解读。
4年来,比赛与城市相互变化、相互促进、相互成就,一鸣惊人地从成都灿烂的古文明走向了澎湃的新时期。
▲成都马拉松比赛资料图
从4万到近10万
成都奔向世界,世界进入成都
年9月23日上午8点,成都国际马拉松正式鸣枪奔跑。 来自智利、阿根廷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选手正在天府大街的跑道上奔跑。 “成马”的盛况,通过各大网络平台的直播,展现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落下了成都马拉松历史的第一笔:成都跑向了世界,世界跑向了成都。
那时,成都绿道刚开始建设,天府绿道规划图中的“绿蝶”还在展翅飞翔。
随着“成马”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上面的数字也在持续创造历史——年,“成马”吸引了全球54个国家5万多人报名,参赛规模扩大到2.8万人。 去年,报名人数从最初的4万上升到近10万人,最终签字的3万名选手一起站在赛道上走过成都大街小巷,领略了公园城市的魅力。 这一年,3岁的成都马拉松成为国内第一个世界马拉松大赛联盟( wmm )的候补赛,成为异军突起的黑马。
四年来,更大的变化来自“成马”课程。 年,“成马”赛道增加了天府绿道的三分之一,让选手在赛道上感受天府绿道的美丽。
从最“耿直”的路线,到“古今勾结”的经典路线,到每年“成马”的举办日,成都向全世界的跑步者和游客们,拿出了一条汇集了深厚历史、繁华现代和生态文明的路线。 这条路线从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发,经由琴台路、安顺廊桥、四川大学、望江楼公园、东湖公园、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全球中心、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最终到达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该课程也让“成马”获得了年中国田径协会的特色比赛“最美课程”奖。
随之,企业的品牌价值提高了。 国际知名市场调研企业尼尔森发布《马拉松大赛媒体曝光价值报告》,以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成都等代表性城市的大型马拉松大赛为研究对象,为6次马拉松的全部赞助商赢得了媒体曝光时间和媒体价值,成都
▲2019年10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的青羊大道、马拉松比赛开始。 王勤摄
《成马》只出现在开头
更多的体育赛事选择成都
“成马”第一年,在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形成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比赛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国际标志,提高城市文化信息表现力和世界传播力。
事实上,“成马”四年的快速发展史,是成都推进“比赛名城”建设的缩影,更多的综合性和国际规模的比赛,选择了在成都落地开花。
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指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体育名城有两条路径。 一种是北京模式,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的综合比赛,实现城市全球影响巨大。 另一个是上海的经验,通过举行国际单项比赛的最高级比赛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很大。 成都的创新是博采北京模式和上海经验的众长。
从最近的2019年来看,根据中国田径协会今年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观察报告》,从城市来看,除直辖市外,2019年,成都以57场比赛的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除了世界马拉松大赛联盟官宣成都马拉松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马拉松大赛候选人之外,同年6月,国际铁人三项联盟和国际篮联授予成都“黄金主办城市”称号。
这一年,成都申办2021年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亚洲杯、2025年世运会等重大赛事,包括第18届世界警察会、国际篮球联盟世界巡回赛主场赛、国际网联青少年网球年底决赛、国际乒乓球
年,在全球体育赛事重伤的大背景下,成都逆风出击,获得羽超、中甲和wcba三个国内高级职业联赛的承包权,成功举办了全国射箭锦标赛。
今后,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运动会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将让“国球”在成都跳跃……
一场比赛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的流入和经济的活跃,也是城市形象的传递。 在第18届世界警察会议期间,世界警察联合会主席拉里·柯林斯称赞成都“举办了史上最好的世界警察会”,认为成都比赛的精彩表现“有理由让世界期待更精彩的世界比赛名城”。
相关产业也受到了带动——年成都体育产业实现合计收入558.08亿元,预计2019年将一举突破700亿元,今年将突破800亿元。
▲2019年8月9日,2019年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龙舟比赛现场。 孙琳拍
比赛将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
“安逸之城”进一步增添“活力无限”
这四年,“成马”也改变了成都的城市气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走友”成了成都人社会交往的另一个密码。
其背后紧密地编织着世界最长的绿道系统,“15分钟健身圈”出现在市民的“家门口”。 年建成的3689公里的天府绿道,移植到体育设施1200余处,年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民体质中心100%覆盖,街道(乡镇)全民健身设施全部覆盖。 这些都让成都人随时随地燃烧卡路里,让体育改变成都人的生活习惯。
根据成都市体育局联合智能运动平台发布的《成马四年,成都跑步运动大数据》,近四年来,成都市民最爱的运动类型中,跑步以65%的比例占据首位。 成都的跑步者人数,比4年前增加了86.4%。 这表明运动和健康已经成为更多成都人的生活中心。
在操场场景中,天府绿道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成都美丽的居住公园城市的建设,也为成都人提供了体育健身的最佳场景——根据戈登大数据,四年来,成都最受跑步者欢迎的跑步路线是园区、道路到公园、大学校园, 截止到2009年10月,成都最受欢迎的跑步路线中,青龙湖湿地公园的跑步场地、锦城湖6公里的跑步场地位居前2位。
近4年来,“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流行语,成都多次连续在“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中居首,体育工作其中——根据戈登的数据,4年来,成都跑步者人均行驶距离增加了近1倍, 其中,近四成的赛跑运动员每周跑三次以上。 成都跑者一次的里程增加了半马标准人数的58.79%,高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平均增加39.52%。 成都跑步运动员一次里程达到全马标准人数增长44.24%,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相同。
▲年9月30日晚,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实现了长达76天的全光照明首映式
从谋城到营城
“幸福城市”的城市快速发展与市民收获
体育如何改变城市? 成都龙泉驿区东安新城崛起之势,是对“体育改变城市”的生动评论。
8月18日,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神鸟”图案在2021年成都大运会主场馆体育场出现。 成都大运会、成都“东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多重战术机会重叠,东安新城加速增长。
东安街党委书记黄和红表示,街道落地后“自带光环”,肩负着城市示范区、产业增长的巨大使命,肩负着优质快速发展、高效能管理的期待。 随着“白纸制图平地起地板”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这个领域也将改变过去产业单一、快速发展的落后面貌,按照公园城市的理念重构,集产业、生态、生活、城市功能于一体,成为市民家庭生活的首选。
比赛经济作为流量经济,比赛结束后,人们和关注度逐渐发散,如何有效地接受和转换较大的比赛红利也是成都面临的课题。
前几天,在成马发令枪响起之前,在大运会准备的最后冲刺阶段,成都召开了世界比赛名城快速发展大会和成都市体育产业大会。 大赛期间,成都对外公布《世界比赛名城建设机会名录》,邀请有识之士在成都建设比赛名城。
寻求比赛、营城、兴业、惠民,提高城市服务能力,让大众分享比赛红利,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最终落脚点。 亚洲体育产业协会副主席林显鹏在会上就成都体育产业经营与城市更新的命题提出建议:利用以东安湖体育公园为代表的大运会场馆建设,在未来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 推进体育主题公园建设,加强公园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户外运动城镇建设,打造户外运动重要节点等。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认为,目前成都体育场设施的建设已经能够满足大型赛事的举办,接下来,要做好比赛营销,“搞好比赛是最低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获取精神、文化效益是比赛
这是“成马”一起跑的意思,也是成都一起跑的意思。
“成马”四年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四年来,比赛与城市相互变化、促进、成就斐然,一鸣惊人地从成都灿烂的古文明走向了澎湃的新时期。 事实上,“成马”四年的快速发展史,是成都推进“比赛名城”建设的缩影,更多的综合性和国际规模的比赛,选择了在成都落地开花。
标题:““成都马拉松”四年,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