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9字,读完约6分钟
土豆的优点
让土豆成为干粮,而不是因为缺少食物(回应)
我们的记者冯华
日前,农业部透露,科技创新应该引领马铃薯主食的发展。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月15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首次公开回应了社会各界对马铃薯主食的各种关注。
为什么增加土豆作为主要食物?
马铃薯主食的背景是新形势下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已经有三种主食,为什么我们要增加土豆?
对此,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表示,事实上,土豆在中国一直被视为粮食,是仅次于玉米、大米和小麦的主要粮食品种。
据他介绍,农业部提出推广土豆主食,主要基于三个考虑:第一,它能满足每个人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需要。马铃薯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质量高,有利于抑制体重,清洁肠道,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二是满足结构优化和资源开发的需要。我国水土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南地区冬闲田丰富,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种植结构。马铃薯生产具有良好的节水、节地、节肥、节药效果,可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替代作物。第三,适应城乡居民快节奏生活的新变化。土豆易于加工,味道好,营养丰富,所以在快餐店和普通人家里都很受欢迎。推广马铃薯的主食,将马铃薯加工成方便食品和半成品,可以满足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节约时间、口味和营养。
据介绍,推广马铃薯“主食”的背景是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即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并经历了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农业部主要领导多次到科研单位进行讨论,到马铃薯育种、加工单位和主产区进行调研,召开多层次的座谈会,从调研到形成思路,再到基层反馈到最终决策。
什么是主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形象地说:“你通常手里拿的东西叫主食,你放在中间盘子里的东西叫副食或小菜。”成为主食的作物必须能够在相对较大的面积上大规模生产;可长期大量储存;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并占一日三餐的主要比例;它能提供大多数人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目前,可以作为主食的主要食物是通常的全谷物,包括土豆。”戴小枫说。
农业部食品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小虎认为,与小麦、玉米和大米相比,土豆有很多优势(见右图),它们有条件成为主要食物。戴小枫说,虽然新鲜马铃薯含水量高,但储存困难,运输不便,将它加工成完整的粉末,并将其转化成干物质储存,比面粉和大米更耐用。
尽管土豆在中国已经种植了400多年,但大部分都被用作新鲜蔬菜。这是否意味着土豆主食缺乏“大众基础”?
潘认为,土豆至今还没有自然成为我国的主食,这是由于传统饮食和消费习惯的因素,也是因为人们对土豆的营养价值了解不够。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适合加工的专用马铃薯品种选育不够,相应的主食加工配方、技术和设备研发不够,产业化发展滞后。
戴小枫说土豆不含麸质。在制作馒头、面条和其他主食产品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成型困难、硬度高、面条容易破损和不耐烹饪。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已成功研制出含40%马铃薯粉的马铃薯馒头和含35%马铃薯粉的马铃薯面条,并初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土豆馒头自发粉、土豆面条复合粉等系列产品。将来,普通人也可以在家做土豆馒头和面条。
食物不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马铃薯主食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锦上添花
土豆主食是不是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如果你找不到替代品,你会挨饿?
“这种观点不准确。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满库的仓库是盈利的。粮食供应充足,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潘对说道。
中国的耕地资源本来就不足。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严格遵守耕地红线,中央政府在这一点上的态度非常坚定。“一方面,我们保持耕地数量的红线。根据中央的部署,我们将与国土资源部合作,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优先安排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另一方面,保持耕地质量的红线。从今年开始,农业部进一步加强耕地内部质量建设,重点是土壤改良、肥力提高、养分平衡和耕地恢复,重点是提高耕地质量。”潘文博说,这是不惜任何代价确保绝对安全的口粮。
马铃薯主食是绝对安全的口粮的重要补充。潘说:“土豆主食不是在雪中送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是锦上添花,这是为了让普通人吃得更好,更有营养,更健康。”
潘表示,未来马铃薯主食的发展不仅要在西北地区发展马铃薯,而且要注重结构布局和优化,特别是要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首先,西北地区应该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马铃薯。第二,南方地区应充分利用冬季闲置的土地,在冬季扩大种植马铃薯和其他作物。第三,包括土豆在内的一些节水作物应该在水资源稀缺的华北等地区重新种植。
主食种植的重点在哪里?
开发利用南方1亿亩冬闲田提高马铃薯产量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多万亩,2013年达到8421.9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
马铃薯主食种植目标是1.5亿亩,现在是8000万亩。我们应该在哪里扩大种植?
潘文博说,扩大马铃薯种植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竞争。马铃薯主食实施后,扩大面积的重点是开发利用华南冬闲田。目前,中国南方有1亿亩冬闲田。农民种植什么取决于价格和市场监管。另一个方向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目前,中国每亩鲜薯平均产量超过115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应该说,开采单位面积产量具有很大的潜力,是现实可行的。
关于马铃薯产量低、产量低、占地多的问题,戴小枫说:“需要说明的是,我国马铃薯大多种植在生态条件差、土壤肥力差的耕地上。据我所知,在山东省滕州市的一些地方,马铃薯的亩产量超过5000公斤,高于小麦转产后的产量。下一步,通过科技进步,空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空间很大。”
此外,关于许多人关心的转基因问题,王小虎说,中国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食的商业生产,任何转基因马铃薯品种的商业种植,任何转基因马铃薯的安全许可证,以及转基因马铃薯的进口。目前,我国生产上使用的马铃薯品种有100多个,主要是70年代至90年代培育的常规品种,没有一个是转基因品种。
标题:农业部回应土豆主粮化:不是因为缺粮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