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4字,读完约4分钟
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也在努力。1月13日,央行发布指导意见,推动移动金融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表明“指尖金融”将面临一场日益激烈的战斗。
易观国际智库发布的最新手机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手机银行客户交易量同比增长26.3%,建行、工行和民生银行占据市场前三位。
与这些大型国有银行不同,民生银行的移动金融战略更有针对性,“手机是银行的出路”。民生银行计划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从移动金融到移动生活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以推动业务转型。
移动金融的后发优势
“纵观整个行业,民生银行在移动银行领域的起步并不算太早,但‘起点很高’,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民生银行网络财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行推出手机银行业务以来,凭借丰富的基础服务、领先的功能、流畅的用户体验和极具竞争力的优惠价格,赢得了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市场规模持续爆炸式增长。
2012年7月,民生银行正式推出手机银行业务,但起步较晚,不一定发展缓慢。据统计,2012年民生手机银行客户超过100万,2014年7月初达到1000万,2014年12月底超过1300万。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的交易量也有所增加。2013年,民生手机银行的交易额达到1.13万亿元,成为中国首批突破1万亿元的银行之一;2014年12月中旬,民生手机银行年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交易量超过1.5亿笔。
与手机银行的客户规模相比,有效时间、交易频率等数据更能反映银行手机金融业务的深度和广度。艾瑞咨询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民生银行手机银行人均有效使用时间达到15.1分钟,每户交易超过10笔,平均每户交易量超过20万元,居同业之首。
“移动金融市场无限广阔,需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推出简单实惠的金融服务,以吸引和留住更多客户。”上述民生银行网络财务部负责人表示,该行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同行动向,大力创新产品和服务,让更多用户享受“不同”的移动金融服务。通过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舆情监控、应用下载评论、知名论坛、门户网站等渠道广泛收集客户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手机银行的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网络思维促进了商业模式的转变
目前,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移动金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主流金融服务模式。然而,在移动金融领域,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抓住了机遇,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手机用户几乎无处不在,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为银行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在移动银行诞生之初,对于银行来说,只有一个渠道来为客户服务。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逐渐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可能意味着银行的业务转型。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颠覆了银行长期依赖网点和人员的商业模式,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有效提升了产品营销和服务能力。这对于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主要依靠利差盈利的银行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手机将是银行的一个出路,手机银行将是未来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上述民生银行网络财务部负责人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向移动消费平台的加速演进,商业银行应在服务理念、渠道建设、产品创新、运营模式和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系统架构,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从移动金融到移动生活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从而推动业务转型。
在当前移动金融需求爆炸式增长的机遇时期,移动银行业务的快速扩张和移动金融市场份额的扩大已经成为民生银行管理层高度重视的战略方向。据民生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毛晓峰行长上任后开始了一轮密集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几个分行和总行部门的业务发展报告。他对手机银行和直接银行寄予厚望,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各运营机构紧紧抓住移动金融大发展的机遇,认真实施大力发展移动银行的战略,把移动银行作为推动全行业务做大做强的重要平台。”毛小峰说道。
目前,民生银行网络财务部已开始制定移动银行未来发展规划,预计将在产品功能、客户体验、支付应用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深化移动金融市场,实现移动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标题:民生银行的移动金融攻略:力促经营模式转型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