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38字,读完约13分钟

优步、滴滴、快、易等专车软件的出现。使传统交通服务向现代交通生态系统转变。图/cfp

我听到了事件中人们的声音,感谢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和专家对滴滴的支持和认可。我非常感谢交通部的声明。我非常感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特种车辆出现的宽容。——滴滴打车营销副总裁朱平斗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争议对行业来说绝对是好事。就像去年出租车软件的补贴战一样,它引发了一场行业讨论。有人说花钱享受福利是好事。有人说这两家公司疯了。今天,我们终于变大了,用户的习惯也改变了。-快速出租车副总裁李玟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一场由“专车”引发的风暴越来越严重。最近,在沈阳和南京,出租车因抗议“专车”而罢工。

在这一事件的背后,各方都在不停地谈论“专车”是否合法合理。

1月8日,交通部首次将“专用车”命名为“专用车”,要求其遵循市场规律,并肯定了“专用车”的积极作用。

与“高高在上”的交通部相比,地方政府涉及的具体权力相对更为严格。1月8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决定,该“专车”涉嫌非法营运,将受到严厉打击。此前,沈阳、天津、南京、淄博等地已经大半年甚至停止了“专车”。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提出“让专车服务引发行业改革”。此前,《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表了许多文章,指出出租车行业管理存在垄断等问题。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特种车公司面临着一个困境:一方面,“黑车”与“特种车”混在一起,导致不合规。另一方面,在牌照管制下,没有足够的符合要求的汽车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该汽车公司表示,“影响并不大。”

伴随着“出租车罢工”,地方政府表达了整顿“专车”的意愿。

继上海交通委员会之后,北京和广州的交通部门最近就“专车”是否为“黑车”发表了意见。

1月7日,北京交通执法总队表示,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订私家车出租实际上是在提供出租车服务。组织无出租汽车营运资格的车辆参与出租汽车营运是违法的。1月8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发现“专车”服务涉嫌非法经营,并宣布将严厉打击。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此前,沈阳、天津、南京、淄博等地已经大半年甚至停止了“专车”。

对于这样一场“专车”政策风暴,参与其中的几家企业对记者的言论“影响甚微”。

“滴灌车业务并未受到整体影响。1月8日是当地政府停止调查的最紧张的一天,但当晚我们的业务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滴滴打车营销副总裁朱平斗表示。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朱平斗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些调查是为了在春节期间整顿交通秩序,而不是单纯针对“专车”。“事实上,我们看到整体仍然是‘只是停下来,不要执行’,把它举得高高的,然后轻轻落下。”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快速出租车副总裁李玟告诉《新京报》,第一特殊汽车业务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从一开始,1号专用车就选择了“相对负责的方式”,与各种租赁公司在常规车辆上进行合作。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目前,地方政府的一系列行动并没有对无障碍环境产生直接影响。易用车将在进一步约束自身和合作租车企业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方便相关负责人。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尽管几家特种车公司的官方声明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但《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政策趋势使得特种车司机在接受订单时更加谨慎。

北京市交通部门将“专车”认定为“黑车”后的第二天,一些乘客报告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拨打专车导致了无人售票的现象。一些滴滴司机表示,他们应该尽量避免去“高风险”的地方,如机场和火车站,并“观望”特种车辆的未来。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用“温馨卡”应对危机

虽然专车公司说“影响不大”,但事实上,面对政策带来的压力,专车公司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

在宣传中,专车公司打出了“温馨牌”。

在1月8日的声明中,交通部首次肯定了“专车”软件的积极作用,称“专车”是新时期跨越出租车和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

交通部的这一声明给“特种车”公司带来了些许温暖,许多地方政府正在对这些公司进行“整顿”。

滴滴专用车表示,“交通部的新闻发布会承认了专用车的合法性”,而快速“一号专用车”也评论说:“交通部首次公开声明专用车是合法的,鼓励创新。”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在交通部对“专车”表态后,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抓住这个机会,纷纷发表长篇微博。

第一辆专车讲述了一位专车师傅接孕妇的故事,而滴滴专车则提到了接孩子上学、接老人、采购和送货等特殊服务。

此前,双方的广告视频都走的是感性和情感的路线,触动了消费者内心的脆弱部分。滴滴专用车的口号是“今天做得更好一点”,而第一专用车则展示了快客创始人之一的赵东的一段视频,他当年正艰难地创业,并将视频直接拍摄下来。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与此同时,1号特种车之前对有争议的安全问题大惊小怪。1月9日,1号专用车宣布设立1亿元“预付款”基金。在未来,如果用户需要保险赔偿,他们可以先支付。背后的保险公司是中国平安。滴滴专用车还表示,每辆车不仅需要30多万份保险,而且每份订单中还将为司机造成的事故或损失准备100万份赔偿基金。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确实有私家车混入其中。"

“是否有营业执照不是关键。关键是价格是否透明,服务是否标准,司机信息是否透明。”滴滴专用车在“给用户的信”中说。

事实上,关于专用车是否违法最具争议的问题是,虽然专用车软件与租赁公司合作为汽车用户提供服务,但仍有一些私家车,即所谓的“黑车”。

对于这个问题,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都表达了一点不公平。

李玟说,他从2013年12月开始规划专用车业务,一直非常重视这项政策。2014年7月正式推出后,他仍坚持与租赁公司合作以规避风险。

“确实有一些租赁公司与私家车混在一起,而对1号车的控制是业内最严格的。”李玟说。

滴滴专用汽车还将私家车存在的责任归咎于合作租赁公司。“滴滴专车平台从来不允许私家车存在,只能与有运营资质的租赁公司合作。就私家车而言,我们会与租赁公司磋商,寻求解决办法。”朱平斗说道。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他还表示,目前不会进行战略调整,他将“一如既往地与各方合作”。

易于使用的汽车比滴滴和快的更激进。易于使用的汽车只是自己“建造车队”。1月9日,易使用汽车宣布将从事汽车租赁业务,并已预留80亿元人民币用于此项业务的发展。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到目前为止,租赁公司的详细情况还没有披露,但这仅仅意味着轻资产互联网技术平台、重资产汽车租赁公司和金融业务之间的渠道已经开通,一个跨越驾驶服务、汽车租赁和汽车租赁三个传统领域的创新模式已经建立。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车牌不足带来黑车问题

为什么在与租赁公司的合作中仍然存在“私车混进来”的问题?

李玟说,根本的问题是,目前的租赁许可证仍然不够。李玟表示:“一家租赁公司已经拥有5万辆汽车,但这个数字不会在市场上发挥很大作用。”

一号专用车在市场开放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是,二、三线城市可能没有一家“合规”的租赁公司。由于租赁公司与车辆牌照审查部门的不一致,即使工商部门批准成立租赁公司,交通管理部门发放的牌照资源有限,租赁车辆仍难以获得运营资格,实际状态也是“黑车”。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这意味着对于“特种车”,在牌照管制下,符合要求的汽车不足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

“交通部确实认可了这种特殊车型,但声明相当模糊,希望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李玟表示,即使私家车政策放开,各方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快的和滴滴都表示,专车和出租车的目标用户是不同的,他们希望能严格划分为两个市场,共生共荣。

“1号车正在扩大市场,目标是满足出租车现在和未来都无法满足的需求。”李玟说。

1月10日,滴滴打车的联合创始人张博谈到了“专车”的使命,即为乘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他的结论是,黑车体验极差,这体现在价格体系混乱、安全隐患和司机缺乏服务意识。Jaco表示,即使空出租车的驾驶率降至零,仍无法满足乘客的即时出行需求,于是黑色汽车诞生了。“滴灌推动特殊汽车熄灭黑色汽车,这与出租车没有什么关系。”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其他山脉的石头

汽车的创始人优步违反了规则

经过一年35次“监管斗争”,美国许多地区推出了支持优步的新法案

汽车服务在中国正处于监管风暴之中,这让人们想到了它的创始人优步。这家位于硅谷的创新公司用互联网模式重新定义了“出租车服务”这一古老的服务行业,赢得了用户和资本的青睐。从一家初创公司,它已经成为硅谷的新贵,价值400亿美元。然而,在过去的2014年,优步的扩张过程和中国同行一样,也遇到了监管问题。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在寒风中等车带来了一个新的世界

2008年,在巴黎勒沃布互联网峰会之后,特拉维斯?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他的朋友加勒特?加勒特·坎普在巴黎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因为他没有车。2009年,“一个按钮,车就会来”的想法出现了,这项服务可以“让乘客看起来很高端”。2010年5月,优步的两位创始人在洛杉矶成立了名为“优步汽车”的公司,发起了一个小规模的私人邀请,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迅速走红。优步现在是硅谷最热门的初创公司,估值最高——400亿美元。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2014年初,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仅向21个国家的60个城市提供服务,现在已经扩展到50个国家的260多个城市。优步于2014年2月进入北京,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9个城市运营。去年12月,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宣布了对优步的战略投资。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在世界各地,优步都在“挣扎”

2014年6月,优步遭到欧洲出租车的强烈抵制。3万多名司机在伦敦、马德里、柏林和汉堡等中欧城市发起拥堵抗议,指责优步帮助“黑车”生存,侵犯了普通出租车司机的利益。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优步的激进扩张伴随着无尽的禁令。

2014年9月,优步拼车服务在德国被禁止。法兰克福法院声称优步对当地出租车行业实施了不公平竞争。一些优步司机没有获得必要的执照和保险,而且存在选择性接受订单的问题。随后,优步的拼车服务在法国、荷兰和意大利被禁止。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在进入亚洲市场的过程中,优步也遇到了很多阻力。2014年12月,优步被韩国首尔中央区检察院起诉,因为其私人拼车服务违反了韩国法律。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台湾。台湾交通部门在2014年12月表示,优步违反了台湾的高速公路法规,没有合法运营交通服务的执照。该公司还表示,优步招募非职业司机,这可能会给乘客带来安全风险。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优步像一个斗士一样颠覆现有的规则和条例。它违反了如此多的禁区,以至于有人专门为它们制作了一个搜索页面。外国数据可视化技术公司Silk根据优步与过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监管法律之间的冲突绘制了一张地图。根据silk提供的数据,优步在2014年经历了35次“监管斗争”,覆盖了美国、欧洲、亚洲和大洋洲。“优步在2014年经历的冲突比从诞生到去年还要多。”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美国一些地方的立法支持拼车

无人能否认,优步的出现使传统的交通服务向现代交通生态系统转变。这种转变基于技术变革和强大的市场需求,这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优步的努力和市场需求使得这些规章制度开始松动。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2014年10月,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了《机动车辆租赁创新法》,美国14个行政管辖区已采用拼车监管框架。这项服务在四年前并不存在。在过去的几年半时间里,包括芝加哥、西雅图和加州在内的美国超过10个城市和行政辖区支持优步,并通过立法保证拼车服务的法律地位。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根据优步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在芝加哥等允许优步与当地出租车合作的大城市,优步的进入已经将出租车司机的犯罪率降低了20%。

■对话

“利用本地化处理国家政策”

优步上海总经理汪晓峰表示,当地人对这些规定了解得更多,团队中“没有白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优步,特种车辆的创始人,在世界各地遭遇了“监管冲突”。优步于2014年进入上海,现在在中国,“特种车”也面临监管压力。1月11日,上海优步总经理汪小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当地人对当地法律法规了解更多。他们在国内团队中没有“白人”,以确保他们尽可能遵守和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优步在中国已经一年多了,一切都在努力。”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新京报:最近,交通运输部经常表达其对特种车辆的立场。优步有相应的战略调整吗?

汪小峰:优步毕竟还是一家初创企业,进入每个国家的思路和策略都在逐步形成。整个中国的大方向战略也正在讨论中,我们愿意尝试任何有利于帮助用户旅行的事情。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新京报:国内的私家车政策和环境,尤其是私家车的准入,与国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汪小峰:实际上,世界各地都不一样,每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不一样。相应地,优步进入每个国家的模式和政策也不同。

事实上,政策也在改变。优步的秘诀是尽可能本地化或“打造城市”。

与其他西方公司的管理团队不同,我们的团队在中国没有白人,当地人更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以确保他们能够尽可能地跟随适应性发展,在当地开展业务。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新京报:就中国而言,优步获得了很大比例的私家车吗?

汪小峰:我们只有一个拼车服务,叫做“人民优步”,专门针对私家车。

新京报:与现行法律法规有冲突吗?

汪小峰:上面提到的所有车型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但优步与私家车主有关系。

政府眼中的人是优步眼中的用户,改善旅行的目的是一样的。北京已颁布法律法规支持拼车,但其他城市并未明确禁止拼车。

新京报:优步和中国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比如易达、快达和滴滴?

汪小峰:我们不特别注意别人在做什么。有一些不同。优步采用“就近发送订单”,而不是司机抢订单。这将有利于社会,减少司机的驾驶时间和油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拥堵。如今,一些玩家让许多司机抢票的做法造成了虚假的繁荣。

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B10-b11版编写/新京报记者刘侠

标题:牌照监管下的“专车”黑白之争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