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4字,读完约4分钟
春耕指日可待,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已经到了“渴”的时候。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延续了去年的总体基调。主要任务仍然是继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
与去年不同,《通知》明确指出,要在有效增加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深化涉农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三农”服务能力建设;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增强农村金融竞争力,加大对涉农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从“不低于”到“高于”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一直相对薄弱,监管部门为此做出了频繁的努力。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连续五年实现“两个不低于”(即增速不低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期)。
从今年起,涉农贷款“不低于”的目标将调整为“高于”。根据通知,2015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稳定、加强和落实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正确把握保压、扶控的原则,不断增加对“三农”的信贷供给,在有效增加贷款增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
“这一调整标志着支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表明监管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评估指标的科学合理性,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达到了预期的监管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小山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
杜小山建议,调整后的指标应进一步细化,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类别涉农贷款的差异,而不是简单地执行“一刀切”的标准。
体制机制改革护航
业内专家认为,要确保完成涉农贷款新指标,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这将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化”支农能力。为此,《通知》分别点名了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几家银行。同时,支持其他商业银行吸收机构网点,优化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网点覆盖面。
目前,银行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今年,农业银行将全面深化“三农”改革,办好县区。“要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体制硬、机制活、功能强的思路,稳步深化改革,着力转变县支行运行机制,激发县支行活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张赟在3月17日召开的2015年“三农”工作会议上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4年,农行“三农”和县域业务稳步发展,全行涉农贷款达到“两不低于”监管要求;金穗惠农通项目服务点64.7万个,行政村覆盖率75.2%,比年初提高6.3个百分点;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贷款余额4621亿元;事业部试点项目已扩展到19个省(市、区)的20个一级分行,存贷款分别占全县的83%和85%。
拓展涉农服务领域
本次通知下发到银行业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不仅提出“允许评级较好、控制能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还提出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大型农机金融租赁,引导信托公司通过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农村居民消费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将支持农业的金融服务主体扩大到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应基于现阶段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金融需求的改善的考虑。”杜小山认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金融需求已经成为农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买一辆车,看医生和为孩子上学。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现金,农民可以去银行借钱,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此外,今年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管将加大对农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结合涉农贷款季节性特点,对涉农贷款较高的县级法人金融机构实行灵活的存贷比要求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将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金融债券,增加支农资金来源,优先开展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和资产转移试点。
标题:银监会出台新政 涉农贷款增速今年要超平均水平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