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4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和转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突破在哪里?如何使协调发展早日见效并广泛受益?两会期间,代表们还热烈讨论了超速行驶的“协调发展”汽车。
加强产业对接和转移是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性内容,也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关键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认为,在创新对接方面,应建设京津冀科技新干线,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建设京津冀创新社区。在项目对接方面,积极搭建多个对接平台,发挥项目拉动作用。在载体对接方面,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武清京津工业新城、静海团波健康产业园等12个功能性承接平台,提升产业、科技、服务、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承接能力,推动这些平台成为带动京津冀发展的有效载体。
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CPPCC副主席何湘久认为,自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合作不断加强,交流日益频繁。但是,三地之间的高速公路通行费阻碍交通,降低工作效率,这将严重影响交通的协调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他表示,京津冀区域高速收费联网和取消枢纽收费站是三地交通一体化第一次突破的具体表现。
针对京津冀旅游资源共享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首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蔷认为,打造京津冀旅游平台,可以通过主题公园带动一大批连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集中三省市资源,共同开发,使旅游企业可以互相销售产品;还应建立一个联合投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旅游资产可以被搁置,旅游企业可以进行并购投资。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说,京津冀地区的每一件大事都将联合开展安全保卫工作。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京津冀合作的多样性和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促进京津合作,协调发展是基础。只有打牢协调发展的基础,三地合作才能更加稳定。合作发展就是通过合作促进发展。
也有不少代表认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循序渐进。
如何优化资本配置,促进地区工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严(601169,顾巴)表示,今后,北京银行将从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大局的角度,积极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为环境治理、交通网络布局、产业对接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他建议鼓励本地区金融机构跨行政区划参股,或跨行政区划组建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如成立京津冀银行和京津冀合作发展国家基金,为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全国人大副主任、天津市规划局局长冰火表示,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仍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京津交通便利,但天津至石家庄、保定、承德、张家口的铁路长达4个多小时。”在这方面,他建议应尽快推动实施北京和天津之间的第一条尼霍城堡间铁路。依托京唐线-曹诚线,建成天津-承德铁路,形成天津中心城市经宝坻、廊北、通州新城至北京中心城市的铁路旅游线路,辐射承德和河北北部。京津之间将形成三种城际轨道模式,即天津直接通往北京中心城市,连接北京的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实现天津与北京空结构的融合和全面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今年北京将着力于首都的战略定位,着眼于稀疏的职能,促进协调,甚至不惜牺牲地方利益。这一陈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利益。功能解构有利于整体利益,但对局部利益的影响往往或大或小。北京决心牺牲当地利益,释放更多机会,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大利益。有了协调发展,利益才能顺畅合理地流动。
这版《画张乐》
标题:创新思路 突破障碍
地址:http://www.aq2t.com/afhxw/11484.html